小麦纹枯病 (Wheat Sharp Eyespot).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纹枯病 (Wheat Sharp Eyespot).ppt

* 小麦纹枯病 (Wheat Sharp Eyespot)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80年代以来逐渐加重的病害。 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 烂芽: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 病苗死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 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条件适宜时在茎秆上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 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黄褐色的菌核。 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或形成“枯白穗”。此时若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下部可见大量油菜籽状的菌核。 小麦纹枯病 病 原 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也能侵染小麦引起纹枯病。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的形式存在,不产生任何类型的分生孢子。成熟菌丝可形成近直角分枝。菌丝纠结形成菌核。 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2~25℃,13℃以下、35℃以上生长受抑制。病菌生长10~11d开始形成菌核。菌核萌发无休眠期,适温下4d即可萌发。湿热条件下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0℃ 10min;干热条件下,菌丝体致死温度为75℃ 1h。 病原菌生理分化:小麦纹枯病菌种下根据菌丝融合划分为不同的菌丝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简称AG)。我国小麦纹枯病菌的优势菌群是禾谷丝核菌的CAG-1群,约占90%;立枯丝核菌AG-5群数量较少。 小麦纹枯病菌除侵染小麦外,对大麦也表现强致病力;还能侵染玉米、水稻,但致病力不及对小麦强,对大豆和棉花不致病。 初侵染:病菌以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体在田间越夏越冬,其中菌核的作用更为重要。菌核在干燥条件下保存6年仍可以萌发。 传播:此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带菌粪肥、农事操作均传播病害。 病 害 循 环 侵染与发病: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冬麦区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冬前发病期(主要侵染近地面的叶鞘,形成白穗);越冬静止期(病菌随麦苗越冬);病情回升期:分蘖末期至拔节,此时病情严重度不高,多为1~2级;发病高峰期:一般发生在4月上中旬~5月上旬即拔节后期至孕穗期;病情稳定期:抽穗以后,茎秆变硬,病情基本稳定,病株上产生菌核而后落入土壤,重病株因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 再侵染: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冬前秋苗期;第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 *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