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瑞艺术浅谈瓷器拍卖中所遇到的款识.doc
每天都会见到形形色色的藏家,从沈阳,北京,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河南等天南地北的地方而来,用报纸,塑料纸,被单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住带来。其不论胎质,釉色,画工,器型等,今天就图文并茂的简单讲下底款。(其他特征随后会一一讲到)
大家都知道,陶器的产生是非常早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元的样子,随着氏族的强大,进入奴隶制度之后,生产力也得到了提升,也就是在商代的时候,陶器的煅烧温度超过了900摄氏度,出现了原始瓷。
瓷器的起点就简单的做个介绍,接下来就是款识了。说到款,其实是宋代开始有的,我们就单说底款,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写有“官”字款,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有--定窑白釉刻花莲菊纹“官”字款盖罐。
元代的工匠们已经使用并发现的款识有:
民国期间流失到英国的“至正十一年”的象耳龙纹大瓶。
八思巴文“至正年制”——釉上五彩花卉纹瓷碗,见载于《元代青花与五彩瓷器》(张英著,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至正十年制”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见载于《元代青花瓷的装饰艺术》(《江西文物》1990年第2期)。
“至正七年制”——影青盖罐,见载于《元代青花瓷与五彩瓷器》(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至正十年制”——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见载于《元代青花瓷的装饰艺术》(《江西文物》1990年第2期)。
“内府”款———黄釉凸雕白色云龙纹将军盖罐,见载于《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版)。
“春寿”款——梅瓶,见载于《元代工艺美术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延祐元年”青花塔式皈依瓶,见载于《江西历史文物》1984年第1期。
“枢府”款识——北京松堂博物馆藏暗刻龙凤纹卵白釉罐,上腹部中央分别写有“枢”、“府”款识。
“福”、“寿”款识——见北京松堂博物馆收藏的民窑人物小梅瓶,底部书写“福”字款。
明代历届所使用的款识整理如下:
(一)明洪武款
明洪武年间,皇廷御器,按照需要临时下达国内几个重要产瓷区烧造。如果需用量大,则调工匠赴京(今南京)置窑烧制。对此,明万历版《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作了具体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九十年代,南京明故宫故址出土了洪武官窑残器。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洪武”纪年款的官窑器。
(二)明永乐款
1、永乐官窑款
永乐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烧造的御器,书写“永乐年制”四字款识。
永乐官窑款,大多为篆体。或用青料书写,或在胎骨上刻饰,再用透明釉罩盖。
(1)青花书写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款
笔道浑厚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折角处为圆角,结构严谨整饰,气象雄浑豁达。款外围双圆圈,或围图案,或围花纹(例如鸳鸯、狮子滚绣球、团花)。
(2)刻或印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暗款
篆体“永乐年制”暗款,刻或印饰在器内底心或内壁,字体风格与青花书写篆体款相近,款识外围单圈,有的单圈外围花饰几何纹。
(3)楷体永乐四字官窑款
明景德镇御器厂故址出土的永乐釉里红残器口沿,用釉里红书横式“永乐元年”或“永乐四年”。
2、历代寄托永乐款后世仿款,笔道生硬折角。
(1)明万历寄托永乐款
半行书半篆书,朴质稚拙,有的仿款“年”字犹似“季”字,款铭外围一圈练条般的装饰带,款字大多安置在器内底。
(2)明天启、崇祯寄托款
字体犹如万历寄托款,款铭外围的装饰带,或由延绵的涡纹组成,或由双排练条般的花式构成,装饰带比万历寄托款的装饰带更为宽阔。
(3)清康熙寄托款
康熙寄托款的字体,具有明万历、天启的遗风,但比万历、天启时流畅自然,款铭外不加圈栏,也无花饰。
(三)明宣德款
1、官窑楷书款
宣德官窑款,好似出自一人之手,清秀端庄,浑厚遒劲。“德”字沿袭汉碑中的古体,字的右半边“心”上没有一横,而成“德”字。而且双人旁的两撇,斜度较大。字体风格深受明初书法家沈度的影响。
宣德官窑款,以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为常见,其次为青花“宣德年制”楷书款。
2、官窑篆书款
篆书款极为少见,但景德镇明代御器厂故址出土了两件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青花款残器。款识料色浓淡不匀,刚朴肃穆,富有永乐官窑四字篆体款的遗韵。
3、官窑款的色相
宣德宫窑器载款的器底釉面,白中闪青,晶莹滋润,并有橘皮纹。
宣德官窑款,一般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或在进口料中适当掺入一些国产青料写就。呈色多为浓重的纯蓝,深邃处有铁的结晶斑,但款铭色泽浓淡不一,并同覆盖款铭的透明白釉紧密结合,使得笔划的四周,好像蒙上了一层白雾。用八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强光下审视,款色多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内、足内釉薄处,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淡青色。
4、宣德官窑款的布局
宣德款,落款位置变化多,或底足,或器内心,或口沿,或肩部,正如 孙瀛洲先生所说:“宣德款识遍器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