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为什么是弯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彩虹为什么是弯的?.doc

彩虹为什么是弯的?想必很多人都见过彩虹(至少彩虹的照片你见过吧)。一说到它,你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一道七色圆弧。但你知道彩虹为什么是弯的吗?彩虹真的是恰好七种颜色吗?彩虹的秘密,死理性派告诉你。 古代人对彩虹的观察和研究 对彩虹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 4 世纪。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彩虹的人,他曾指出彩虹最为重 要的几个特征,比如: 如果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得不太高,彩虹就会出现。彩虹不会出现在夏日的中午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两条形状相同但颜色顺序排列相反的彩虹,其中外侧那条显得略为松散,彩虹主要由三种(或四种)颜色组成(现代的RGB三原色理论亦基于此)。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注意到,那就是两条虹中间的区域亮度较暗,直到公元约 200 年雅典哲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 of Aphrodisia)才观察到这个现象,所以后人就将这条暗带命名为“亚历山大暗带”(dark band of Alexander)。另外,亚里士多德对彩虹的解释并不正确,他认为只有大的镜子可以反射出物体的全部外形,他把天空中的水滴比做小镜子,认为这个镜子太小了,不可能反射出整个太阳,但是又必须得有什么东西反射出来,所以会有颜色呈现出来。而且,亚里士多德也没有注意到光的折射作用。 在此之后,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卡 、波斯物理学家 海什木 等人也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中国北宋时期一位叫 孙思恭 的精通天文历算的进士也曾说过“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沈括《梦溪笔谈》),这些均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思考上,没有更多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现在知道,彩虹的形成和光的折射有关。所以直到人们发现折射定律,彩虹问题才有条件被解决。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和折射光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且与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 n 1 和 n 2 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θ 1 和 θ 2 分别是入射光(或折射光)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和折射角。这个定律最早在公元 984 年被波斯科学家 IbnSahl 精确描述。随后又被英国科学家 托马斯·哈利奥特 ( 1602 年)、荷兰物理学家 威理博?斯涅尔 ( 1621 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 1637 年)等人先后独立发现这个定律。 其中,笛卡尔利用折射定律,成功解释了彩虹是如何形成的。笛卡尔假想在一个 AFZ 平面内,光线从 AF 处射出,人眼位于 E 处。如果这时把一个代表水滴的圆球放在 BCD 处,那么 D 部分将呈现全红色且比其它部分都更明亮。而无论是把球向前向后还是向左向右移动,这个现象均不会改变。笛卡尔测出此时的 DEM 约为 42° ( M 为彩虹的圆心)。之后他将 DEM 调得稍大一些,观察到红光立刻就消失了,稍小一些,则能看到黄色、蓝色等其它颜色。在仔细检查 BCD 处的球后,笛卡尔得出结论:光线 AB 在 B 点处射入球体发生折射打到 C 点,随后在 C 点处发生反射传递到 D 点,并在 D 点再次发生折射而出。 【笛卡尔描绘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图片来源:】 上面这段话并不太好理解,转化成现代语言就是:以空中的一个水珠为例,如下图所示,光线在水滴内发生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其中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容易看到,角 D(α) 就是最后的光线偏离原始方向的角度。 【图像来源:】 那如果一簇平行光线射入水珠又是什么情况呢?如下图所示,可以发现经水珠两次折射后,一部分光线散射出去,还有一部分光线则非常密集地射向(大致的)同一方向。实际上 可以证明 ,下图中越靠近红线处的光线越密集,光强越大。这条红线就被称作为彩虹线。 【图像来源:】 要确定这条彩虹线的位置也并不困难。仍然以红光为例,前面已经说过,角 D(α) 是最后的光线偏离原始方向的角度。通过简单的几何知识我们容易得到: 而根据折射定律,有 其中, 是红光在水中的折射率(1.33),将上式代入到 的表达式中,绘制 的函数图象如下图蓝线所示。从函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入射角 α 范围相等时( I 1 = I 2),最后的光线偏移量范围 J 1 比 J 2 间隔更小,也就是说入射角在 I 1 范围内的入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由于水珠是球形,所以几乎每条光线的入射角都不相等,而是在一个范围内),光线偏移量的范围更小。即两次折射后的光线更加密集,光强更大。 因此, D f (α) 的最小值就对应着彩虹线的位置。通过求导计算,当 α = 59.58° 时有最小值 D f(α) = 137.48° 。因此,最终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180°- 137.48°= 42.52°。这正是笛卡尔寻找的 DEM,也就是人眼对于彩虹的仰角,称为红光的“彩虹角”(Rainbow angle)。我们所看到的彩虹中红色部分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