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考的不是物理而是情景?.doc
高考考的不是物理而是情景?
广东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建平
[摘要] “对尖子生的选拔,考的不是物理,而是情景”,这是近年来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一种表象,而其根本是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在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原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强化探究式教学,创设情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的课堂上,能挣脱考试的悬结,完全沉浸在探究自然的愉悦之中,才是高考与教学改革所共同追寻的目标。
[关键词]高考 中学 物理教学 能力培养
从2010年起,广东省实行“语数英+文、理综合”的高考方案,时至今日已是第四年。高考物理试题的风格及难度设置与原“3+X科”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对尖子生的选拔,考的不是物理,而是情景”成为了对广东物理试题的新看法。果真如此吗?这对中学物理教学会有什么启示呢?
一、对尖子生的选拔,真的“考的不是物理而是情景”吗?
广东高考物理试题一共12题,单选题4题、双选题5题、实验题1题、计算题2题。试题全卷难度与各类题的难度如右图所示[1]。由此图可见,全卷各类试题的难度梯度非常明显,从试题总体难度的分布看,对尖子生的选拔功能,显然是落在了计算题的第2题上。
近年计算题第2题的难度如下: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难度 0.34 0.21 0.20 0.21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几道试题。
2011年第36题:如下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 =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
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解答此题,必须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对物块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与判断,并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进行推演。
此题的物理过程:物块放上传送带后加速→沿光滑轨道AB滑下→冲上滑板物块减速→从滑板上冲出,冲上CD轨道。
上述的运动过程初看似乎比较简单,然而细看这其中却存在着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首先,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有三种可能:①一直加速;②先加速,与传送带同速后匀速;③运动到A点处恰与传送带同速。
其次,物块冲上滑板后,物块和滑板的运动有四种可能:①物块与滑板达到共速,以共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后与C碰撞,最终物块从滑板右端滑出;②物块与滑板达到共速,以共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后与C碰撞,最终物块不能从滑板右端滑出;③物块与滑板达到共速前滑板与C发生碰撞;④在滑板碰到C之前物块从滑板右端飞出。
解答此题要用到的物理知识是: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
2010年广东物理试题的第35题,也是一道力学题,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与上题基本相同。然而两题的实测难度却有非常大的差距[2]:
试题 2010年第35题 2011年第36题 难度系数 0.59 0.21 2010年第35题:如下图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
(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A滑行的距离。
题中涉及的物理过程是:A、B两物块在内力作用下分离→A向左减速滑行→B向右冲上斜坡→B在ce段做圆周运动。A、B两物体运动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明确,考生无需对多种可能的运动展开讨论。
此题要用到的物理知识除了与上题相同的外,还要多用到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知识,而实测难度为0.59。
可见,这两题难度的差距不是来自于考生是否知道相关的物理知识,也不是来自于考生是否会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而是在于考生是否能根据题目设定的条件,正确推演出后续可能出现的物理情景。
事实上,由于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决定了高中物理知识内容不会过深,考生通过三年的学习,特别是高三一整年的专门复习,对这些物理知识早已烂熟于心,特别是对尖子生而言,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已完全不是解答此类题的障碍所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康悦百万医疗保险C款介绍.pptx VIP
- 中国人寿.北京大学-中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和保险保障白皮书.pdf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A Let’s learn & Listen and do(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 4D打印的应用、原理及发展前景.ppt VIP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3).pdf VIP
- 青岛版(五四制)(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制作“冰琥珀”》教案.docx VIP
- 超低能耗建筑的增量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pdf VIP
- 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21年版)【模板】.doc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13).ppt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