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思想及其在疑难病治疗中应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论文交流 包括活动性感染、肿瘤和巨细胞动脉炎,其他应排除的相似疾病包括其他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药物诱导的肌痛、疼痛综合征、内分泌疾病(如甲 状腺功能异常)和帕金森病。 结合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体会,患者均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感染性等疾病,且予非 甾体消炎药和抗感染治疗效不佳,考虑风湿性多肌痛,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最终明确诊断。所以在临 床上凡遇到无名原因的发烧、颈、肩、髋部肌肉疼痛、贫血的老年患者应想到此病的可能,进行相关 的检查特别是血沉、C反应蛋白具有高度的提示意义,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做肌电图或肌肉活检。小剂 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实验可以收到戏剧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福林,伍沪生,姜玉娟.风湿性多肌痛l 2林禾,唐福林,董怡.风湿性多肌痛8例临床分析[J].综合临床医学,1992,8:2071. 3罗薇,张文,曾小峰.风湿性多肌痛86例回顾性临床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2): 194—197. 4王海英,刘荣清,池淑红,王国春.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52例[J].宁夏医科大学学 报,2010,6: 5盂济明,蔡青,范仰钢.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诊断[J].风湿病学杂志,1997,6:1卜13. 6布庆侠,许建新,丛志强.风湿性多发性肌痛[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2):184—185. 7王国春.风湿性多肌痛:诊断或可统一[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08—05. 祛邪思想及其在疑难病治疗中的应用 梁彦孙莉 100190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社区中心 疑难病系指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治疗比较困难的疾病。正确运用祛邪思想,掌握祛邪方法治疗 疑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介绍体会如下。 1祛邪小考 “邪”字其义甚多,中医学上是指…切致病因素为邪。关于“邪”的名称, 《内经》中可见多种 多样,如“虚邪”、“邪气”、“贼邪”等等。邪所包括的病因有六淫、七情、痰、食、瘀血、疫疠 等等。 “祛邪”一词,原为驱除邪恶之意,作为中医学的治则之一,是指祛除一嘲致病的原因。其最早 出处可能为汉代史游《急就篇·卷四》:“炙刺和药逐去邪”。类似的还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精神不能止邪气……”。在《内经》中,虽未直接见“祛邪”之名,但就中医治则及指导思想而苦, .27. 全国基层医师诊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讲习班 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实则泄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血实 宜决之”,。盛者泻之”,“风寒郁表可汗而发者”,治疗水肿有“开鬼门,洁净府”等等。 2有关祛邪研究的几个问题 2.1祛邪意义及必要性祛邪思想源于中医“治病求本”的理论, 《内经》中有大量篇幅论述祛邪 意义及具体治则治法。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此多有精辟的阐述。张仲景指出:“寻其邪 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金代张子和认为:“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因此“良工之治病者“先治其实, 后治其虚……”,提出以汗、吐、下三法该治病之法,虽有以偏概全之疑,但其强调“祛邪为先”的 思想以及对祛邪思想的丰富发展,无论对当时或现在的医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代张景岳以补见 称,他也明确指出:“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微虚微实者,亦治其实,可一扫而除 也。”明代李中梓云:“实证如寇盗在家,开门急逐,贼去即止,故无缓法。”还有如清代陆九芝亦 强调“有病为实,实必速去。”因此可见后世医家对于祛邪思想的重视。祛邪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 且在临床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2.2祛邪范畴及注意问题一谈到祛邪,往往容易局限于“攻邪”方法的使用。然而祛邪之法,既 指祛除一切致病之因,故不限于攻邪一途,和法亦可祛邪,温法亦可祛邪,活血化瘀等等均可祛邪, 再广而言之,补法也可祛邪,即扶正祛邪。所以临床上强调祛邪,树立“祛邪为先”的思想,与其他 治法并不矛盾,只是强调其重要性而已。 关于祛邪的具体治疗方法及祛邪途径虽然很多,但综其大要,不外在论治之前应审清疾病的阴阳 属性,治疗之中,应辨明病位的在上、在中、在下,在表、在里、在气、在血以及病情的轻重、虚实、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