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诺坝岩浆底侵作用与壳—幔边界组成.pdfVIP

汉诺坝岩浆底侵作用与壳—幔边界组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诺坝岩浆底侵作用与壳一幔边界组成 樊祺诚1张宏福z隋建立3翟明国:孙谦1李霓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 ofEarth DepartmentSciences,BristolUniversity,UK 汉诺坝岩浆底侵成因的捕虏体为我们提供了壳幔边界组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重要信息。通过 这些支离破碎的样品,从野外的地质产状、结构构造,到室内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物 性的综合研究,让它们各就各位,重塑晚中生代时期发生在汉诺坝的岩浆底侵作用及其新生壳幔边 界。 1岩浆底侵成因捕虏体岩石类型 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岩浆底侵成因的岩石捕虏体,可以分为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两类岩石, 其矿物岩石学、结构特征及温压平衡条件都与通常的麻粒岩和榴辉岩存在差别,实际上它是一种广 义的麻粒岩相与榴辉岩相岩石。麻粒岩相岩石以斜长二辉岩为主(80%),少量含石榴石的斜长石 榴辉石岩,以及苏长质、长英质麻粒岩相岩石;榴辉岩相岩石为石榴石+单斜辉石组合的石榴辉石 岩。 2壳幔边界岩石学特征 一认识。 汉诺坝及邻区壳幔边界岩石,从早期下地壳÷现今下地壳÷壳幔过渡带÷上地幔,矿物的CaO、 非镁铁质麻粒岩。由岩浆底侵成因的麻粒岩相、榴辉岩相捕虏体及辉石岩类捕虏体,虽然其Si02也 在基性岩范围(45~55%),但岩石以镁铁矿物为主(opx+cpx50),M矿均超过60(分别变化于 (80~90)已接近上地幔超镁铁质岩石(Mgk90),显示了壳幔过渡带的特征。 3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底侵成因的捕虏体岩石的REE与岩石学的相关性最为明显,随着斜长石、辉石百分含量的变化而 变化。麻粒岩相斜长辉石岩随着斜长石的增加,岩石的LREE和Eu、Sr、Ba正异常明显增加,以及 同位素组成的剧烈振荡,表明熔体不相容元素的富集归功于岩浆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的共同作用。 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和辉石岩一般显示HREE相对高的无Eu异常的REE模式。太古代地体麻粒岩 平坦的稀土模式。 玄武岩及其捕虏体岩石所代表的现今下地壳(麻粒岩相斜长辉石岩)、壳幔过渡带(榴辉岩相石 榴辉石岩、辉石岩类)、上地幔(尖晶石橄榄岩)Sr,Nd同位素组成呈极好的负相关线状排列,暗示 23 它们的成因联系。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和部分辉石岩同样具有亏损地幔(DMM)特征,表明它们都 是从地幔岩浆直接形成,未发生壳幔相互作用。麻粒岩相斜长辉石岩类具有较高的”sr严sr和较低 的12Nd明显不同于地幔橄榄岩和玄武岩,显示向EMI富集地幔过渡特征,指示发生了壳幔混合作用。 太古代地体麻粒岩以最高的”sr严Sr(0.708911n0 两端,显示早期下地壳特点。 4波速实验 根据对捕虏体的P一丁平衡温压估计,麻粒岩相斜长二辉岩的平衡温度变化于800~1000℃,但 大部分集中在850~950℃,压力为l ℃和l3~l5Gpa,即分别相当于33~40km和40~45km。 17km~7 根据样品高温高压实验和原位波速计算结果,麻粒岩相斜长二辉岩唧为7 29km/s,与 世界上基性麻粒岩的P波速度(平均p舻72+02km/s)相当。榴辉岩相石榴单斜辉石岩的唧 (7.31kin~778kin/s)和辉石岩的№(771km/s一828km/s)明显高于麻粒岩相岩石,已向上地幔过 渡。地体麻粒岩的唧(6.57km/s)明显低于底侵成因的麻粒岩相岩石,反映早期下地壳与现今下地 壳在组成上的差异。这与地震反射获得的汉诺坝地区莫霍面深度约为42km基本吻合,在42km处 12km/s突变到8 唧从7 0km/s,显示了M面上下具壳幔过渡带的特征,物质组成上则表现为40~45km 深度的岩石学莫霍面。 5壳一幔边界组成 汉诺坝地区晚侏罗卑白垩时期岩浆底侵壳幔边界发生堆晶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地壳的垂 向增生和壳幔过渡带的形成,是显生宙以来壳幔边界组成和化学调整的重要机制。 根据壳幔边界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波速实验研究,可以初步勾画汉诺坝地区现今壳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