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饶胜文.文字版.docVIP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饶胜文.文字版.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饶胜文.文字版.doc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饶胜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读史论史,自溺于一种“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趣味与情怀,留意兴亡大略,潜心治乱兴衰。 内容简介(导语) 本书把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形势形象地概括为“棋盘型格局”。全书内容亦由此而展开。 因有“棋盘型”,乃有“四角”的分析,即关中、河北、东南、四川;乃有“四边”的阐述,即山西、山东、湖北、汉中;乃有关于“合天下之全势”的中原的认识。全书从地理形势、军事成败入手,最后落实到政治局面的变化,即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成因及其类型。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是一本历史军事地理著作。什么是历史军事地理?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认为:“军事地理学研究军事与 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也是军事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指导军事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古代的军事地理是更好地认识当代军事地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军事地理又是历史地理学,也是军事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章。”(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谭其骧教授序》)饶胜文同志的这本书所论,是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虽然不是对古代军事地理作详细的考察,但其性质是历史军事地理著作,自无疑义。 目录: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1 作者简介 1 内容简介(导语) 1 目录: 2 后记 4 第一章 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 5 第二章 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 11 第一节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 11 一、关中的历史地位 11 二、关中四塞 14 三、关中模式 16 四、关中与西北 20 第二节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 25 一、山川形势 25 二、河北的三个层次及其与太行山的关系 27 三、河北战事的两种类型及其攻守形势 29 第三节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 40 一、南北对峙与东南根本出 40 二、江淮防御体系 41 三、南方的北伐——北伐的政治问题 46 第四节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 52 一、山川形势 52 二、四川在南北分合中的地位 54 三、试析建立于四川的政权从未统一过天下的原因 56 第三章 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 61 第一节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山西 61 一、山川形势 61 (一)大同与飞狐口 62 (二)忻、代与雁门关 63 (四)长治与滏口、天井关 65 (五)太原与井陉关 65 二、山西在北方的枢纽地位 66 三、北方统一进程中的山西 69 第二节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山东 72 一、山川形势 72 二、山东在东西关系中的地位 75 (一)春秋战国时齐的霸业 75 (二)楚汉战争时期的齐地 76 (三)汉初政局中的齐地 77 三、山东在南北之争中的地位 78 (一)刘裕北伐与宋魏对峙 79 (二)朱元璋北伐与“靖难之役” 81 第三节 枢纽江汉,砥柱江南:湖北 84 一、山川形势 84 二、湖北的三个重心 86 三、历代在湖北的经营 87 (一)三国鼎立与荆州的争夺 87 (二)东晋南朝在荆襄地区的经营 90 (三)荆襄地区在南宋国防中的地位 95 第四节 南北胶着,东西伸展:汉中 98 一、山川形势 98 第四章 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 102 第一节 合天下之全势 102 第二节 中原山川形势 103 一、三川河谷 104 二、南阳盆地 105 第三节 对中原局势的判断与经营的得失 106 第四节 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 108 第五节 中原地区东西之争与南北之争 110 一、东西之争 111 二、南北之争 112 第五章 统一与分裂 114 第一节 统一与分裂:政治与地理 114 第二节 统一与分裂:问题的转换 114 第三节 分裂的类型 118 一、南北对峙 119 二、东西之争 119 三、三足鼎立 120 四、四分五裂 120 第四节 统一的轨迹 120 一、土崩型局面的统一轨迹 121 二、瓦解型局面的统一轨迹 121 后记 123 后记 在德不在险(代前言) 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在一本专门讨论军事地理的著作中,对于地理因素在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中的地位,自然会将其单独突现出来,作专门的强调。但这很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地理决定论”的印象,似乎地理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