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专题性资料摘录.doc
《现代汉语》专题性资料摘录
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现代汉语》-胡裕树 语音和文字之关系 /viewthread.php?tid=24079
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音是语言的第一物质载体,文字是最重要的记录语言的辅助工具。因此语音决定文字,一个语言的语音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选择什么样的文字系统。我觉得,汉语选择汉字这种文字系统是跟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密切相关的。? ?? ???所以,我们非常怀疑上古汉语有所谓加s,r词头等形态变化。如果那时候真的有这些语法范畴,一定会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人们会创造特殊的书写符号来表示。看看日语的情况就知道了,日语之所以不能全部依赖汉字,就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词缀,所以就改造汉字,创造假名来表示。一个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会迁就其文字系统而变化,但是文字系统一定要迁就语音系统而完善。因此,我们对构拟上古的形态的做法和认为上古汉语一个汉字可以代替多个音节的观点持非常保留的态度。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号“?”。 文字系统或许会掩盖语言系统某种复杂问题。 速记系统就是一种例子。元音谐和律让文字省略元音也是一种例子。有时候文字还会对语音过分分析。据说韩国有“中和”音,似乎是不同的标记发音相同。俄语有些词尾的字母形式往往比实际语音复杂,也像是“中和”了。它们是视觉上的分类标记。汉语“甭”的口语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 beng2 。“这样”只能这样写,写成“酱”会叫人家不知所措。总之,文字和语音不会完全吻合,也不会相去太远,两者始终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文字具有保守性,语音则相对较容易产生变化。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方向汉字拼音化了,汉语就拼音化了。只有汉语的拼音是不够的,正如只有音标虽然能完整表述英语口语,却无法完整表述英文。文字的精确要求超过语言,正如契约超过口头约定一样。汉语是“字”本位,几乎每一个音都有特定含义,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表示一个语素。因而汉字拼音化了,汉语就拼音化了。反之不成立。《汉语拼音方案》设计当初就明确不是汉字的拼音,只是汉语的拼音,自然不能反映汉字所代表的汉语基本语素(词根),只能起到给汉字注音的音标作用。? ? 现在汉语拼音文字的研究方向大体可分为两个,一是以“汉语拼音正词法”为代表,忽略汉语词根,将汉语“字本位”改为“词本位”以减少同音字。这种方向背离了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用语素组义,词根表现力高度集中的特点(500个词根覆盖汉语78.5%)。要将汉语改造成西方音素组音的形式,且不说削足适履,即使成功也将重蹈英语:“无限制造新词表现新事物,使人由于脑力的限制影响知识面”的覆辙。《汉语拼音方案》由国家推行五十年仍不能单独表达汉语的主要原因如下:1、没有弄清语素语言和音素语言的根本区别,按音素语言的形式来设计语素语言的文字,在丢失语素含义的同时必然带来大量同音字。2、用音素组音的‘汉语拼音’拼写的是语音,丢失了语素的含义,而这正是汉语的精髓。没有词根只能整体记忆单词,词根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就完全丢失了。剔除了汉字的韩语、越语也犯同样毛病,因为他们也是语素语言,近来韩国专家认为国民文学水平降低就是这个原因,既无法理解古诗词也不会修辞。比如“时势、时事”,“故事、故世”间的关系不会很清楚。“汉语拼音正词法”完全走入了误区,离西方语越近,离汉语越远。3、由于《汉语拼音方案》无法区别同音字,设计的拼式形象性差,用于区别同音字的声调被置于附加的地位,并用另类符号表示,增加了字、词间的相似性,如:zhanzhang(站长)、zhanzheng (战争),词内混形,词间相似。《施氏食狮史》就是一个典型和极端的例子。4、硬套音素语言的造字法,使字、词的拼式冗长却未带来更多信息。西方音素语言有性、数、格、时态的变化来增加词的表意性和形象性,而汉语拼音却没有,更无法完整反映汉语语素的语音、声调、词性、词义四大要素,使得拼式呆板雷同。如shuang那么长的拼式,还不能确定是“双、霜、爽”中哪一个。丢掉了形声字的表意性又无法采用西方的语法如性、数、格、倒置变换表义,《汉语拼音方案》走入了死胡同。5、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的不成熟,又急于推行,使汉语拼音化运动成了“夹生饭”,民众失去了对汉语拼音化的兴趣,认为是“死胡同”。6、由于国家对如此关系中华民族千秋大业的事采取了“重官轻民、急功近利”的态度,而忽略了发明是知识结构、经验和个人灵感的碰撞,是满怀兴趣,锲而不舍的艰苦探索,要依靠广大民众切实的智力,并非国家组织几个专家就能包办的,要在民众中培育产生发明的智力,要创造发明家与社会双双受益的市场机制。在《汉语拼音方案》形成当初“大跃进”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取得完美结果的。? ? 另一个方向是保持汉语“字本位”特点,用异拼区别同音字。这是唯一符合汉语特点的方向,但被许多人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