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地下水中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pdfVIP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海峡两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与整治研讨会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 王广才1,都春博,董健楠,田小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由于石油污染物具有组成复杂性、生物难降解性币I较低的生物可利用度等特点,在石油污染物 微生物原位治理中,土著微生物往往难以有效、快速、彻底地降解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石油烃。分离 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成为研究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理及对污染水体或土壤进行生 物强化修复的基础。本研究对华北平原某炼油厂受污染地下水中的降解菌株进行了富集、筛选、分 离、纯化,以期获得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该石化冶炼厂有儿十年的生产历史,在长期的原油储存、炼制过程中,大量的原油及其加工产 物、副产物泄漏到厂区及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研究泄漏石油在厂区 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组施工了8眼贯穿包气带的钻孔,分别对不同深度的 土层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监测。本研究选取有机污染较重的SH3—4号地下水样品为降解菌 株的来源。取10 1.5 1.5 1 ml水样接种到100ml富集培养基中(NaN03 g, g,(NH4)2S04g,K211P04 0.5 0.5 0.01 0.002 000 mi,原油5 7.0), MgS04·7H20g,KClg,FeS04.7H20g,CaCi2g,蒸馏水l g,pH 30℃,160 rpm振荡培养。培养一周后,按10%的比例接入新鲜的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相 同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富集培养。连续转接5次后,州接种环挑取富集培养液,在原油培养基平板上划 线分离,将平板置于30℃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待降解菌株长出后,选取不同形态的单菌落,进一步 在原油固体培养基上划线纯化,连续3次。 经过长期的富集培养和反复的分离纯化,共得至.fJ4株可以以原油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 菌。分别提取这几株菌的基因组DNA,选取通用引物PCR扩增其16SrDNA,产物送去测序。将所得 序列输入Genbank,用Blast程序与数据库中已有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与数据库中序列的同源性, 物,已有研究表明该属微生物能够降解苯、氯苯、苯胺和聚乙烯醇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1,2】。Anne 等人发现红球菌在英国苯污染地下水降解菌群中占主导地位p】。所以,该类微生物在地下水污染的 1972年新建的一类厚壁菌,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体不规则杆状,老龄培养物呈球状且失去革兰 氏染色阳性反应。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短杆菌属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报道。将菌株BXJ鉴定为 Stenotrophomonas属微生物。冈为该属微生物多为致病菌,所以我们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得到的4株细菌,其中的三株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微生物降解石油能力的高低与接种 量的大小、原油组成成分和浓度的高低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能力还会受到其他 微生物及环境囚素的影响。本课题组筛选得到的3株细菌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其 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从而获得高活性的细菌发酵液,以提高其在自然环境下与土著微生 物的竞争力。同时考察影响细菌降解原油能力的生物和非生物冈素、以及细菌混合复配的降解效果, 以期为实际应用到石油污染区域的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2】沈锡辉,刘志培,土保军.刘双江.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PNAN5)的分离鉴定、 sp.StI面n 降解特性及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明.环境科学学报,2004,24(3):482--486. Anne N.Timmis&An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