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课标-人民版.ppt
专题十 │ 考向瞭望 [应用]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专题十 │ 考向瞭望 C [解析] 从时间上来看,是19世纪中后期,而这一时间,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的开展,都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 也就是说,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所导致的。 第24讲 │ 要点探究 2.影响: (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用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 (2)影视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余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第24讲 │ 要点探究 (3)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如果将第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互联网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连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人在终端,情传天涯。网上可以听广播、看电影、办公务、搞教育、治疾病,炒股票、购商品、施救助、聊天、玩游戏等。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空前的提高。 第24讲 │ 要点探究 例2 [2011·乌鲁木齐模拟]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第24讲 │ 要点探究 D [解析] 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判断是传播商业信息。 第24讲 │ 要点探究 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第24讲 │ 要点探究 D [解析] 本题综合性地概括了近代以来三种大众传媒的功能定位及历史地位,考查了学生对大众传媒的总体认识和判断能力。虽然题干中提到的三类媒介是先后出现的,但它们之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存在替代的过程,报刊在传媒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第24讲 │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2010·福建卷]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第24讲 │ 教师备用习题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第24讲 │ 教师备用习题 2.[2010·山东卷]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24讲 │ 教师备用习题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变迁。从“破秀才”和“大足板子毕业生”可得出文化教育也得到了革新,②说是“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显然不对,排除② ,故而选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届高三英语(北师大版)复习课件Module 8 Unit_23 Conflict.ppt
- 2012届高三英语(北师大版)复习课件Module 8 Unit_24 Society.ppt
- 2012届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三 基础精练:第一、二、三专题综合测试doc.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1.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10.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2.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3.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4.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5.doc
-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2章节综合复习题6.doc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1-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6-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18-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程-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课标-人民版.ppt
- 2012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津专题5-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新课标-人民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