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人——中国革命文学女性形象浅析.docVIP

无性人——中国革命文学女性形象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性人——中国革命文学女性形象浅析.doc

“无性人”— —浅析中国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革命文学作为流传广泛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直以来研究者颇多,其中对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进行分析的也不在少数。那么,自古以来在中国受到压迫的女性在革命文学之一文学样式中呈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梳理,首先对革命文学这一文学样式进行阐释,总结出不同时期这一文学样式所呈现出的特点;其次将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知识分子形象和女干部形象两类;最后重点得分析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革命女性形象。力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发读者对女性命运的沉思,与先进的社会问题产生共鸣。 关键词:革命文学;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不可否认,在对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中,特别是现代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着眼于这些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缺失及被男性意识压迫的问题。对这一现象,研究者大多持批判的态度,这与我们传统观念里对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崇拜、赞美具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审视,在这一问题上笔者与绝大多数学者持相同的态度,即对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的。同时,笔者发现,之前学者在对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革命文学中女性性别意识的缺失。那么在本论文中笔者将以革命文学中女性形象性别意识的缺失作为写作力求创新的方向,以此来探讨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这一特殊群体中,所存在的女性性别意识缺失的问题。 革命文学概述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革命文学在中国流传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存在庞大的读者群,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红色经典改编剧的热播,它再次在中国获得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那么,到底革命文学的定义如何,在不同时期,革命文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这里笔者将进行总结概述。 革命文学的界定 对于革命文学而言,该定义由两部分组成,即“革命”和“文学”。何为“革命”,也就是被压迫阶级使用暴力手段去推翻压迫阶级,夺取压迫阶级手中的政权,以毁坏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会制度。一般而言,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相对强烈,他们迫切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获得人身的解放。何为“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为依托,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书面文学是由口头文学发展而来,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当数《诗经》。 何为革命文学,一般认为,革命文学起源于1917年。这一文学样式产生于响应晚清的新文化运动的声势之中,当时,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萌芽并发展,力求适应思想革命的倡导,可以说,革命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革命文学最初的矛头指向是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紧接着,文学家们逐渐找到批判的重点,即对封建主义制度下的文学进行大力批判——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使得新文学的提倡变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树立了一道鲜明的里程碑,即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束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自此,革命文学在中国断断续续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新中国成立前,凌淑华、丁玲的许多作品被认为是革命文学的典范之作;新中国成立之后,梁斌的《红旗谱》、曲波的《林海雪原》、杨沫的《青春之歌》、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是革命文学的代表之作。 (二)国内不同时期革命文学的特点 在中国,笔者在这里将革命文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五四时期的革命文学。五四时期是中国革命文学这一概念产生的起源时期,革命文学是响应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学带有着深厚的启蒙色彩,旨在唤醒人们的觉悟,带领人们去改良人生,对现实的压迫进行反抗,以推翻惨无人道的压迫势力,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如鲁迅、胡适、郭沫若、周作人、等人。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女神》等,代表性理论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第二,五四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文学。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号召下,文学工作着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作为战斗武器,与当权者、压迫者进行论战,革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如丁玲、张天翼、叶圣陶、矛盾、老舍、巴金以及东北作家群里的作家萧红、萧军等。代表性作品如《子夜》、《骆驼祥子》、《莎菲女士的日记》、《华威先生》等。第三,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前的革命文学。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学围绕着文学是不是为社会主义政权服务而展开,文学作品是带着赞扬革命精神的色彩还是带着诋毁革命的反动色彩。代表性作家作品如吴强的的《红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第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革命文学。这一时期革命文学的主题主要侧重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