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市万州区龙宝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pptVIP

2014届重庆市万州区龙宝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一为二牛抬扛式的牛耕法,图二为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B正确; 图一和图二均为铁犁牛耕,A错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历史悠久,铁犁牛耕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C错误;D显然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B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 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 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 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解析:选D。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答案为D。 尝试命题4 2011年9月25日,以“把脉农经产业发展现状·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为主题的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中国农业文化博大精深,与下面《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 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 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 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 解析:选D。材料内容皆是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看不出与科举制有何联系,故答案为D。 【史料★文本】 材料1:《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到: 透析史料研习,洞察命题趋向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①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②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信息★解读】 [粗读] 材料1反映了《天仙配》中的一段歌词,从而透露出浓浓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材料2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 [细读] ①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男女各司其事;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出农民的艰苦生活及其沉重的赋役徭役负担。 【史料★应用】 1.材料1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答案:男耕女织。 2.材料2中②划线部分反映出小农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材料说明。 答案: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役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 C.官营手工业 D.商品经济 解析:选B。由“男解牵牛女能织”这一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即小农经济。 4.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解析:选C。“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 对点训练1 (2012·江苏徐州高三模拟)《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对点训练2 (2012·江苏南京二模)《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②③分别是从农民的积极性(私田之下的农民积极劳作)、赋税制度(政府对私田开始征收赋税)、家用动力的变化(原来用于祭祀的牛用于耕地)三个方面说明了铁农具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A项正确。④指官府控制手工业,和铁农具的使用没有关系,排除。故选A项。 【分析比较】 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