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湖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ppt
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剖析 马 勇 江苏省建湖县植保植检站 概 述 近十几年来,随着粳稻大面积种植,稻纵卷叶螟已逐步成为我县水稻主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和危害均呈现出新的特点。自2003年以来,连年大发生,2代迁入增殖后,3、4代大发生。 1、发生的新特点 以前,稻纵卷叶螟只有个别年份达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程度。一般年份2代零星迁入,3代为主害代,4代回迁。 近几年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偶发变成常发;二是轻发变成重发;三是从3代为主害代变成3、4代都是主害代;四是从4代回迁推迟到5代回迁。 2代仍为迁入代,其迁入早,迁入量少。一般于6月底前零星迁入,百穴虫量低于10头,发生程度较轻。3代为主害代,发生量大,危害严重,7月底、8月初为低龄幼虫高峰期,近几年均达大发生程度。4代已形成主害代,由于我县大面积种植中晚熟粳稻,大多数品种齐穗期推迟到9月上中旬,少数已齐穗的品种,由于粳稻的叶片嫩绿,且叶片窄,稻纵卷叶螟依然能够危害,近几年发生程度均达大发生。 2、实际发生概况 2.1 稻纵卷叶螟 2 代轻发生 2.2 稻纵卷叶螟 3 代大发生 2.3 稻纵卷叶螟 4 代特大发生 2.1 稻纵卷叶螟 2 代轻发生 稻纵卷叶螟 2 代田间自然卷叶率均低于1%,田间残虫低于8头/百穴,符合轻发生的标准,详见表1。 表1 2003—2009年 2 代卷叶螟田间发生简况 2.2 稻纵卷叶螟 3 代大发生 稻纵卷叶螟 3 代峰日蛾量除了2003年的786.3头/667m2外均超过1000头/667m2, 2007年达到4500头/ 667m2,峰日虫卵量均超过130头·粒/百穴,符合大发生的标准,详见表2。 表2 2003—2009年 3 代发生简况 2.3 稻纵卷叶螟 4 代特大发生 稻纵卷叶螟 4 代峰日蛾量除了2009年的976头/667m2外均超过3400头/667m2, 2007年达到25000头/667m2,峰日虫卵量均超过140头·粒/百穴, 2005年达到2800头·粒/百穴,符合特大发生的标准,详见表3. 表3 2003—2009年 4 代发生简况 3、 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3.1 天气因素 3.2 防治因素 3.3 药剂因素 3.4 耕作制度因素 3.1 天气因素 由于6月下旬7月初本地进入梅雨季节, 2 代稻纵卷叶螟常随西南暧湿下沉气流降落,迁入虫量少,达不到防治标准。但迁入后由于雨水多,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成活率都高,为 3 代的发生积累了基数。加上 7月下旬、8月初,空气湿度大,8月底、9月初气温偏高,湿度适宜, 3 、 4 代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量大、卵的孵化率高。而发生期间雨日较多,也直接影响了针对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降低了防治效果。 3.2 防治因素 一是错过适期用药,不少农民掌握不好正确的用药适期,在幼虫孵化后已出现危害,甚至见到卷叶、白叶时才用药,此时幼虫龄期已高,防治效果自然较差; 二是喷雾质量不高,仅有少数农户使用弥雾机弥雾或用小孔径喷片喷细雾,大面积使用的仍是大孔径喷片粗喷雾,加之“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喷雾质量差; 三是施药时间不当,防治 3 、 4 代稻纵卷叶螟期间正是暑伏高温时段,多数农民利用早晚凉爽时段施药,此时露水重,药液粘着力差,加上施药人员走过的秧苗药液几乎全部滚落,造成一行行白叶,留下了虫源。 3.3 药剂因素 一是农药品种选择不正确,部分使用多年且害虫已产生较高抗性的农药仍在使用,速效与长效药剂未配合使用。 二是农药用量不足,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提高较快,常规用量已达不到防治效果,而部分农户仍以常规剂量进行防治,导致防治效果差。 三是使用选择性差的农药,大量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虽然防治效果比较好,但是天敌被大量杀死,导致该虫的繁殖率增加,同时抗药性也在迅速提高,给稻纵卷叶螟的长期治理带来困难。 3.4 耕作制度因素 今年来建湖直播稻的面积逐渐增加,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造成水稻生长嫩绿,荫蔽度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滞留危害,加重了危害损失。田间小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也是导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重要原因。 4、防治对策 4.1 加强迁入虫源监测 4.2 科学制定防治适期 4.3 选用高效、对路药剂 4.1 加强迁入虫源监测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初始虫源随着6月底7月初的降雨从外地迁入。由于直播稻面积增大,需要加强对田外寄主 2 代虫源迁入量的监测,从而为全季稻纵卷叶螟预报提供依据。 3 、 4 代虫源既有本地发育的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