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珠江上游贵州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刍议.pdf
人民珠江 PEARL RIVER ·2006 年第 5 期
珠江上游贵州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刍议
赵 云
(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 :贵州省独特的地域、气候、地质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的森林、河道开发利用致使贵州省洪旱灾害具有独特
的地域特点。分析贵州省洪旱灾害形成的原因、特点 ,阐述防洪抗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洪灾 ;旱灾 ;防汛减灾;岩溶 ; 山洪;对策 ;贵州
( )
中图分类号:TV877 ;X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06
1 贵州省水旱灾害成因 、特征及其影响 润季风气候。春夏雨季 , 既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温的控制 ,
1. 1 水旱灾害概况 又受西藏高压的短时控制 , 由于两者的交绥进退,有时暴雨
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特征 、气候条件和比较脆弱的抗灾能 频繁 ,有时少雨连晴。在适当的天气系统配合下 ,受热带气
力 ,使得贵州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自有文字记载 旋外围云系及高空槽的影响 ,就会产生大雨或暴雨 ,发生水
( )
的公元 1368 年 明洪武元年 至 1839 年的 472 年间 ,共出现 灾。而当地面处于强大而稳定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水灾 214 次 ;其后 1840 - 1949 年的 110 年间 ,全省有 77 年 352 下时 ,就会出现久晴不雨天气 ,形成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同
次的洪灾记录 ,平均每年出现 3 次。新中国成立后 ,省内各 时 ,在大气环流条件下 , 由于贵州山岭纵横,地形复杂 ,受小
主要江河相继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 虽经大力抗洪抢 环境的影响 ,高原、丘陵、台地、河谷之间的气候也有明显差
险 ,使洪灾得到减轻 ,但灾情仍比较严重。据 1950 - 2005 年 异 ,从而导致插花性的干旱交替发生。
2
共 56 年统计 ,平均每年农田受灾面积 22. 33 万 hm ,成灾农 c) 地质因素。贵州自元古代的武陵旋回至新生代的喜
2
田面积 13. 18 万 hm ,倒塌房屋 1. 32 万间 ,死亡 356 人 ,经济 马拉雅旋回 ,地壳经历了 18 次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 ,从而形
损失 6. 98 亿元 ,特别是 1991 - 2005 年的 15 年间 ,平均每年洪 成今天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地质构造不仅控制了区域
灾经济损失达 23. 32 亿元 ,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另一方 地貌景观的基本特征 ,而且制约着山脉、水系分布格局。贵
面 ,旱灾日益成为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442 州岩溶地貌发育 ,分布广泛 ,河流伏流多 ,一些河流水流不
- 2005 年的 564 年中 ,全省干旱范围较广、灾情较重的有 38 畅 ,若遭遇暴雨袭击 ,河流伏流泄洪能力有限 ,在岩溶盆地和
年。据 1950 - 2005 年的资料统计 ,全省年均受旱农田面积 洼地往往河水陡涨 ,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而岩溶地区透水性
2 2
43. 18 万 hm ,成灾农田面积 27. 04 万 hm ,大致规律是 :“3 年 强 ,地表与浅层的蓄水性能差 ,排泄较快 ,易形成干旱灾害。
一小旱 ,5 年一中旱 ,10 年一大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