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pdfVIP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pdf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陈宇宁 内容提要: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戴维斯、诺斯和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从监 管成本相对价格的变化、意识形态的改变、技术进步和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四个方面论述我国保险偿付能力 制度变迁的目的是以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变迁过程。 关键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8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30(2009)03—0022—04 作者简介:陈宇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博士生(福建厦f-j36100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这种制度变迁伴随着监管效率的不 断提高。为了探究制度变迁的动因,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导致制度不平衡的内在原因 入手,研究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变迁,探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 来分析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一、监管成本相对价格的变化 . -t 林毅夫(1989)指出,资源相对要素价格变化,是历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安排变迁的主要原因 之一。保险业快速发展与监管成本有限的矛盾,使得原有的保险监管制度安排无法在较低的成本下 取得预期的监管效果,因此产生新的制度需求。 1.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保险业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率,保险业总资产也快速增长,与此相应的是保险 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机构的设立带来网点的铺设,使得监管机构需要监管的保险机构数量和 业务数量都大幅增加,加大了监管机构的工作量,加剧了市场快速发展与监管资源稀缺性的矛盾。 2.监管资源的稀缺性 ’ 与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不同,保险监管机构数量的增长远低于保险机构数量的增长,2001年以 228个检查组共4 271 来,保监局数量稳定在30~34个。2007年,各保监局派出l 378人次,对l 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其中检查产险机构606家,检查覆盖率 22.21%o;寿险机构363家,检查覆盖率11.26%0。说明在监管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受监管成本的 制约,对于保险分支机构检查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难以有大的突破,而地市级保险机构的成立加 大了监管半径,现场检查为主的监管方式所需要的监管成本不断加大,监管成本作为一种要素的相 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必须寻找一个更有效率的监管制度安排。 二、意识形态改变 1.财政型保险经营意识主导时期 由于社会对于保险的认识还不充分,保险作为国家财政的后备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受这种意识 形态的影响,实践中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代表国家对一些重要保险业务实行国家专营,形成了一种 由政策导致的垄断经营。虽然1986~1988年成立了三家新的保险公司,但人保公司仍然居于绝对 ·22· 万方数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的主导地位。保险作为财政后备主要体现在国家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税收政策上。1980~1982 年间,国家对保险业免除一切税收,并同意留足保险基金后再缴财政;1983—1986年除了对部分 险种继续实行免税政策外,财政同意承担人保公司巨灾损失的超赔责任;1987—1992年规定了中 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于保险公司收益分成、风险共担。这些措施目的是通过这种转移支付的方式实 现人保公司作为国家财政后备的一种制度安排。 由于这一时期保险公司的职能是作为财政的后备,并主要由人保公司履行该职能,是一种财政 型的保险制度安排,对于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需求不是很急切。因此这一时期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 2.金融型保险经营意识主导时期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保险制度逐步转化为金融型的 保险制度。主要体现在:(1)现代保险理论得到确立。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 业保险理论逐渐

文档评论(0)

zhangcha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