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常见恶寒发热,咳嗽,咽痛,心悸,
胸闷,心前区隐痛,气短乏力等症状。古代医籍中虽无本病的专门记载,但就临床症状而言,可将其归属
于中医学“温病”、“心悸”、“怔忡”等范畴。温病学“透法”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有独到之处,其所涉
及的治疗思想深刻影响着后世医家。本文将从温病“透法”的治疗理念入手,浅析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
以及治疗原则。
《伤寒论》理论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
姚珥含1张明雪2
0033)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
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了嗜心性病毒,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其发病机制是病毒的直接
作用,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埃可病毒,孤儿(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
virusB,CVB)。
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症状,出现发热、全身倦怠等“感冒”症状或伴有恶心、呕
吐等消化道症状,之后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喘息浮肿等症状。祖国医学中并
无病毒性心肌炎这一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属于不同的疾病:以心悸气短为主者应属“心悸”、
“怔忡”范畴;以胸闷胸痛症状为主者应当以“心痛”、“胸痹”论治;喘息浮肿又可以“心性水肿”论
之;乏力体倦者又当以“虚劳”辨治,甚者可有“厥”、“脱”之危险证候。仲景以六经辨证分经审证,
在《伤寒论》里详细论述了病毒性心肌炎在六经传变中的症状表现。
一、伸景在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
本病病位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正气不足、邪毒侵心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正气不足主要是由
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服破气药太过所致;温热、风寒或湿热为主要外来之邪。
[2]
本病以气、血、阴、阳之虚为本,亦见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而以气阴两虚为主。热毒、湿毒、气滞、
痰浊、血瘀为标,而以心脉痹阻多见。为正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患。标实的前提是因虚恋邪,外邪犯心,
既是病变过程中的产物,同时又直接作用于脏腑组织,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正气受损程度进一步加重,
使病情更加复杂化。【3】
太阳经病为病邪初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营卫之表的病症。太阳病中,误下之,表邪未解,胸阳受损,
以致邪陷胸中,出现胸闷胸痛、脉促。若“太阳脉浮数,下之,身重心悸”,表明正气已伤,阳气不能护
卫肌表,加之表邪困阻,故身重;阳气虚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阳明病为卫外不固,邪入阳明,正邪交
争剧烈,邪热炽盛尤为明显,故“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在外感热病过程中,邪气由
表入里,由寒转热,里热不太盛,正气略有不足,此过渡阶段则为少阳病,其病性属热,病位在半表半里
330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之间,出现“少阳中风……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寒湿之邪侵犯中焦,或饮食劳倦损伤脾阳,寒湿内停,上犯于心,损伤心阳,心阳虚衰,无力温养心
神;或脾阳不足,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均可有“其藏有寒故也”。
二、《伤寒论》中对病毒性心肌炎证候表现上的认识
风寒之邪初犯人体,太阳为诸经之藩篱,首当其冲,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若太阳病误下,
则“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脉促胸满”, “脉促”说明邪气由表入里,陷入胸中,胸阳受挫
则为“胸满”、“心悸”。若有“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为邪气由太阳之表入里到达阳明里实燥热之证。
亦可见“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腹满,胁下及心痛”,“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阐述了阳
明经的变证及预后,若直视、喘满、谵语、脉短,则为里热极盛,阴液虚竭的动风之征,属危候。若“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此为少阳病本证心悸之证候。
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