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2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目 录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3
1.1 地球与地图 3
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4
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 6
第三讲 晨昏线图与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9
第四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 17
4.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7
4.2大气环流 18
第五讲 气候与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 19
5.1 气候 19
5.2天气系统 21
5.3全球气候变化 22
第六讲 地球上的水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2
6.1自然界的水循环 22
6.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3
6.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6.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5
第七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6
7.1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26
7.2河流地貌的发育 28
7.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8
第八讲 人口的变化 30
8.1 人口数量变化 30
8.2人口的空间变化 30
8.3 人口的合理容量 31
第九讲 城市及城市化 32
9.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2
9.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32
9.3 城市化 33
第十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3
10.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3
10.2 农业地域的形成 34
第十一讲 农业及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5
11.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35
11.2 工业区位的选择 35
11.3 工业地域的形成 36
11.4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37
第十二讲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加入中国铁路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8
12.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38
12.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39
12.3 中国铁路图 39
12.4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0
第十三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41
13.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41
13.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3
13.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
第十四讲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7
1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7
1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48
14.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9
第十五讲 世界地理总论 (补充区域定位) 50
第十六讲 世界地理(东亚——南亚) 58
第十七讲 世界地理(中亚——非洲) 61
第十八讲 世界地理(欧洲——北美) 63
第十九讲 世界地理(拉美——两极) 67
第二十讲 中国地理总论(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资源、经济) 71
第二十一讲 中国地理(南方——北方) 79
第二十二讲 中国地理(西北——青藏) 83
第二十三讲 旅游地理 85
第二十四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 88
第二十五讲 环境保护 92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1.1 地球与地图
形状
地球 半径
赤道
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以上,与赤道相平行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在地球以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线圈形状 全园;除南北两极点外;赤道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平分地球 长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度相应的纬线等长 等长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 东西(无限) 南北(有限) 纬度 经度 起点线 赤道(平分地球) 本初子午线 定义 线面角,即该点与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划分 自赤道向南北纬各90度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180度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 20W和160E 东西半球 判断方法 自北向南递减,北半球 自西向东增大,为东经 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
相对高度??(n-1)d≤H<(n+1)d
坡度? ?? ?tanα=h/l
井的深度??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
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
(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
(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一、地球在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