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殷晓蓉   【本文提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一是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关联;二是不同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多种解读;三是有关麦克卢汉在当代传播思想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地位。   【关键词】 麦克卢汉传播思想  当今时代 反主流文化运动   1911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西部的一个小城镇。这里是加拿大大草原的集聚地,邻近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麦克卢汉自己曾回忆道,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为他提供了一个观看主流社会文化的“反环境”。   1967年是加拿大国家的百年诞辰。正是百年之前的1867年,随着几条重要铁路的建成,《英属北美法案》宣布了联邦制加拿大的成立,后者以“加拿大自治领”著称,包括安大略、魁北克等地在内。百年庆典,加拿大人民既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又因为正逢遭受美国传媒文化渗透的顶峰期,而担忧这个国家的未来。此时的麦克卢汉,与加拿大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尽相同——他频繁穿梭于美国的重要机构之间,赞美美国媒介新技术,并沉浸在美国社会赋予他的“媒介先知”的光环之下。   2011年,麦克卢汉已历经几度沉浮,潮落又潮涨。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人们以不同方式表达对于他的缅怀:网络上有纪念他百年诞辰的网页;Neopoiesis和Peter Lang出版公司分别出版了重新挖掘其思想的《媒介和形式的原因》(Media and Formal Cause)以及《传播理论》(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等新书;全球各地召开了大约40余场论坛和讲演等纪念活动。上述种种,不断地将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赛博园区”、“数字时代”等新颖语词联接在一起,凸显了这位“传播奇人”的当代意义,后者某种程度上是超国界、超地域的;尽管在另外一个语境之下,美国以媒介技术和媒介内容为主要代表的文化渗透,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侧重传播思想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麦克卢汉对于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    一、反主流的精神气质和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      麦克卢汉走红的年代是上世纪60年代,这也正是波及全球的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高潮期。麦克卢汉的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人们过去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说我们发疯,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现在他们说,这些是最明显的事实。太简单了,太容易理解了。其实在这里,变化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人们的思想。”某种意义上说,麦克卢汉引导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当时青年反叛运动的“思想彗星”。   与马尔库塞等“新左派运动旗手”的主要差异之一是,麦克卢汉和当时的青年一代共享电视媒介的恩典。就青年来说,作为伴随电视长大的一代人,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打赢了反抗父母、反抗成人权威的战役。就麦克卢汉来说,电视在所有媒介之中,对于重归部落文化、建立全球村的理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深层次上,麦克卢汉对于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观念、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上。就此而言,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就顺应和洞察了媒介形态的发展趋势,他“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20世纪生活的观念,特别是那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生的一代人的观念。”   这一洞察,绵延至今,没有过时。因为许多年之后,麦克卢汉再次帮助青年人揭示成人世界和权威世界的秘密,这一次凭借的是互联网等新媒介:麦克卢汉一度躲在幕后,归于沉寂。新媒介的出现,把他又推向前台,甚至缩短、或前移了批评家所说的“要用300年才能理解麦克卢汉”的时间。   传播学界在谈论(逝世于1980年的)麦克卢汉与新媒介的关系时,总是以这样一个事件来加以佐证:20世纪90年代初,为网络时代开辟道路的《在线》杂志(Wired),从创刊号起,就在刊头上把麦克卢汉供奉为“先师圣人”(Patron Saint)。也是在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唯一聚焦网络文化的大型综合月刊《我的网》(MY NET)刊登了一篇题为《我最愿意生活的十个时代》的网络文章,其中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名列第二。这10年之间一头一尾发生的两个事件,并非完全是巧合。   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的尼葛洛庞帝也是《在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而有趣的是,他之所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是源于儿子的推荐。他从类似的事件出发做出推测和断定:当听到一个成年人说,他最近发现了光盘的新天地时,他家中一定有一个5到10岁的孩子。而如果一位女士说,她刚刚知道了电脑网络是怎么回事,她的孩子一定正值花季。因为“在今天的孩童中,光盘和网络就好像成年人眼中的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不难设想,如此媒介环境下长大的孩童到了青年时代,

文档评论(0)

8239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