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计画表单元编号.doc
教 學 計 畫 表 單元編號
單元名稱 一、天氣的變化 設計者 黃源明 適用年級 六年級上學期 教學時間 520分鐘 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能使水的形態發生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成因。
2.知道水循環的途徑。
3.認識衛星雲圖及地面天氣圖,並學習解讀圖上的訊息。
4.認識梅雨和颱風的天氣現象,搜集資料觀察一個颱風的興衰。
5.養成關心天氣變化的習慣及解讀天氣資訊的能力。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活動1-1】霜、露、雲、雨、雪
1.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曾經見過霜、露、雲、雨、雪的經驗。
2.教師以課本中的情境圖,說明霜、露、雲、雨、雪的形態與成因。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霜、露、雲、雨、雪的形態,並完成習作的練習。
4.教師指導操作學生「霜的製作」,並說明當杯外的水氣遇到冰冷的杯壁, 而形成霜的現象。
5.讓學生回憶舊經驗,自由發表曾看過哪些水的形態。
6.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大自然中水的循環。
7.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水在天氣變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不斷的循環著。 120分 【活動2-1】認識衛星雲圖
1.教師揭示「臺灣附近衛星雲圖」,引起學生探討衛星雲圖的興趣。
2.讓學生自由發表在衛星雲圖上發現了哪些訊息。
3.教師歸納說明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出當時的雲層狀態。
4.教師引導學生解讀課本中兩張衛星雲圖的雲層狀態,並請學生討論當時可能的天氣型態。
5.教師說明雲層分布與天氣形態,如白色雲層厚、表示水氣多,天氣較不穩定。
6.教師引導學生探討「臺灣附近衛星雲圖」中的訊息,討論臺北、臺中和臺南等地區的天氣形態。
7.教師說明衛星雲圖的由來,並說明氣象衛星。
【活動2-2】認識地面天氣圖
1.教師揭示地面天氣圖,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引導學生察覺地面天氣圖中,有許多的符號,不同符號有不同的意義。
3.教師說明「H」「L」和等壓線的概念。
4.教師引導學生察覺等壓線是彎彎曲曲的線條,有疏有密。
5.讓學生發表地面天氣圖中「H」「L」的位置。
6.教師說明鋒面通過時,天氣會有明顯的變化,並介紹冷鋒、暖鋒和滯留鋒。
7.讓學生發表氣團概念,介紹冷、暖氣團相遇,交接處會形成鋒面。 120分 【活動2-3】鋒面與天氣
1.教師介紹影響臺灣地區的鋒面有冷鋒和滯留鋒。
2.讓學生自由發表就經驗,當冷鋒過境時,天氣的變化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冷鋒過境時,地面氣溫會降低。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冷鋒移動的情形,察覺冷鋒的符號以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尖角的方向就是鋒面移動的方向。
5.教師展示滯留鋒的衛星雲圖與地面天氣圖,引導學生對照天氣形態與天氣符號。
6.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臺灣在5、6月常有梅雨季節,天氣形態與滯留鋒造成的天氣現象一樣,進而了解鋒面系統對於臺灣地區天氣的影響。
【科學閱讀】「梅雨」?「霉雨」?
1.引導學生知道梅雨季節的由來。
2.介紹梅雨現象雖然有時會造成災害,但也是臺灣地區水的重要來源。
3.指導學生搜集更多有關梅雨的資料。 120分 【活動 3-1】颱風來了
1.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臺灣地區出現颱風的季節,以何種季節頻率較高。
2.讓學生自由發表颱風來襲時的經驗與景象,以引起學習動機。
3.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課本中,在衛星雲圖上哪裡是颱風?有什麼特徵?並指出颱風眼的位置。
4.教師引導學生解讀敏督利颱風的行進路線圖及颱風警報表,認識颱風相關的資料。
5.讓學生分組討論後發表圖表與資料的訊息與內容。
6.教師歸納透過資料可以了解颱風的演變。
【活動 3-2】防颱準備
1.讓學生自由發表印象最深刻的颱風來襲經驗,以及當時所造成的災害。
2.教師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颱風來襲時的歷史相關報導。
3.教師指導學生將網路或報紙上的颱風報導記錄在習作中。
4.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颱風歷史資料說出颱風的演變。 120分 【活動3-2】颱風來了
1.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各種颱風可能帶來的災害。
2.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做好防颱準備及降低可能的災害。 40分
教 學 計 畫 表 單元編號
單元名稱 二、大地的奧祕 設計者 黃源明 適用年級 六年級上學期 教學時間 560分鐘 教學目標 1.察覺水流有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會造成地形地貌的改變。
2.從實驗與觀察中,發現水流的力量與地形之間的關聯。
3.知道岩石由礦物所組成,不同的岩石或礦物之間,也具有不同的性質。
4.察覺岩石會受到陽光、空氣和水的影響,而碎裂成小石頭,最後變成土壤的一部分,就是風化作用。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活動1-1】流水的力量
1.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舊經驗,曾經看過哪些雨水使地表景觀改變的現象。
2.教師歸納流水的力量會造成搬運、侵蝕和堆積等作用,影響地形景觀。
3.讓學生討論、設計觀察流水怎樣影響地表的實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