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鲁迅先生曾极力推荐_美国历届总统必读书).docVIP

中国人的性格(鲁迅先生曾极力推荐_美国历届总统必读书).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人的性格(鲁迅先生曾极力推荐_美国历届总统必读书).doc

中国人的性格 亚瑟·亨·史密斯 序言 2 第一章 保全面子 5 第二章 节俭持家 6 第三章 勤劳刻苦 9 第四章 讲究礼貌 11 第五章 漠视时间 13 第六章 漠视精确 15 第七章 易于误解 18 第八章 拐弯抹角 20 第九章 顺而不从 22 第十章 思绪含混 25 第十一章 不紧不慢 27 第十二章 轻视外族 30 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 32 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 34 第十五章 随遇而安 37 第十六章 顽强生存 43 第十七章 能忍且韧 45 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 48 第十九章 孝悌为先 50 第二十章 仁爱之心 54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56 第二十二章 社会风波 63 第二十三章 株连守法 65 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 70 第二十五章 缺乏诚信 77 第二十六章 多元信仰 83 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 91 序言 周宁   自从那位喜欢说大话的威尼斯商人在热那亚监狱里口述了一本游记,700年间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商人,水手、政客、学者,形形色色的人写过各种各样的关于中国的报道。有写实,有虚构;有不着边际的赞美,也有不怀好意的污蔑。在这难以计数的“中国著述”中,真正有影响的,不过那么几本。例如《马可波罗游记》、《曼德维尔游记》。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志》、金尼阁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李明的《中国现状新志》,安逊的《世界旅行记》、杜赫德的《中华帝国通志》。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也算是其中之一。《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的内容1890年曾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西方人曾从马可。波罗那里听说一个神话般的契丹,在门多萨那里将信将疑地得知一个半传奇、半历史的中华帝国。耶稣会士、启蒙主义哲学家将中国渲染成一个世俗乐园,中国的开明君主,宗教宽容、以及孔夫子的智慧,都曾令西方人困惑、仰慕,感到惭愧。当然,另一一方面,也有很多反面意见。英国海军军官安逊笔下的中国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那个民族狡猾、肮脏,中国是个堕落的地方。这类观点在启蒙运动以后越来越有影响。中国究竟怎样呢?有关中国的争议在西方冷寂了一个多世纪以后,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出现了,他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中国人的性格》或许是最后一部西方传教士写的、在西方与东方都有影响的有关中国的书。   《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同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这位博学、不无善意的传教士力图以公允的态度叙述中国。他有在中国生活22年的经验为他的叙述与评价担保,他看到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及其本相的暖昧性。他为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了20多种特征,有褒有贬,并常能在同一,问题上看到正反两方面的意义。《中国人的性格》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影响了西方人、日本人的中国观,甚至对中国现代国民性反思思潮,也有很大影响。张梦阳先生对此曾有过专门研究(见《鲁迅研究资料》, 11,《鲁迅与斯密斯的<中国人气质>》)。   史密斯是位诚实、细心的观察家。读者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这一点。然而,诚实与信心并不意味着客观与准确。因为文化与时代的偏见与局限,对于任何一个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尤其是一位生活在1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士。西方文化固有的优越感,基督教偏见年1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马克思在文中,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史密斯在中国的生活经验和他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印象与见解。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义,构成史密斯观察与叙述中国的既定视野。中国人的性格形象映在异域文化背景上,是否会变得模糊甚至扭曲呢?辜鸿铭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比如那个可敬的阿瑟。史密斯先生,他曾著过一本关于中国人特性的书,但他却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不够深沉。。”(《春秋大义》“序言”)   美国传教士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并不具有权威性。它是一面镜子,有些部分甚至可能成为哈哈镜,然而,问题是,一个美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一个中国人就能了解中国人吗?盲目的自尊与脆弱的自卑,怀念与希望,不断被提醒的挫折感与被误导的自鸣得意,我们能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吗?《中国人的性格》已经出版整整l00年了。一本有影响的著作成为一个世纪的话题,谁也绕不开它,即使沉默也是一种反应,辜鸿铭在论著与演说中弘扬“中国人的精神”,史密斯的书是他潜在的对话者,回答、解释或反驳,都离不开这个前提。林语堂的《吾国吾民》,其中颇费苦心的描述与小心翼翼的评价,无不让人感到《中国人的性格》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已成为一种照临或逼视中国民族性格话语的目光,所有相关叙述,都无法回避。   我们不能盲信史密斯的观察与叙述都是事实,但也不必怀疑其中有事实有道理。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来判断。了解自己既需要反思也需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