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致害性变化的初步的研究.pdfVIP

白背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致害性变化的初步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74 昆虫学创新与发展 白背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致害性 变化的初步研究 ‘ 沈君辉I刘光杰 ‘寒川一成“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 杭州310006; 2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 筑波30一58686)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分别具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239和 NDungMarie(ND)作为选择寄主,获得了第5代AR4群体和ND群体,并对这两个群体 进行致害性检测。结果表明:ARC群体和ND群体分别在其选择的寄主品种和感虫对照品 种TNI上分泌的蜜露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明显地大于其在抗虫对照品种RHT上分泌的蜜 露量。ARC群体、ND群体怀卵雌成虫平均体重明显小于TN、上连续饲养的群体。产卵量, 卵发育率没有产生明显变化。就若虫存活率而言,ND群体已对寄主水稻品种产生部分适应 性,其在ND和TNI上的若虫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同时也与RH7没有明显差异;ARC群 体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仍然较低。ARC群体和ND群体在其对应的寄主品种上的 若虫发育历期仍然较长。综上所述,ARC群体和ND群体已产生致害性的变化。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致害性 水稻 白背飞虱是我国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区重要水稻害虫之一。由于近年来单季稻种植面 积的扩大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等 (Tangetal.,1996)原因导致其危害日益猖撅。过去人 们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来防治此虫,但是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天敌,而且刺激白背飞虱 种群的繁殖,引起白背飞虱频繁大发生 (Cuetal.,1997)。抗虫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单位联合开展稻种资源的抗虫性筛 选研究,一些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已应用到生产中。如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粕品种 “中86一U.,,抗白背飞虱,在南方稻区年推广面积达20万h.2(Lietal.,1996)。同时 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开展了抗虫性遗传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鉴定5个白背飞虱抗 性基因 (Sidhuetal.,1979;Angelesetal.,1981;Hernandezetal.,1981;Wuetal., 1985)。但未见白背飞虱生物型的报道。本实验室采用ARC10239和NDiangMarie连续 饲养白背飞虱种群,并已获得第五代ARC群体和ND群体。本研究拟测定这两个群体的 致害性变化情况,探讨白背飞虱是否能在具有特定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上产生适应性。 , 材料与方法 工.1供试水稻材料和虫源 (1)供试水稻材料:ARC10239(ARC)和NDiangMarie(ND)oTN1和RH7,为抗感 ·基金项目:CNRRI-ARCAS中日合作研究项目 “中国迁飞性飞虱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开发”(1998-2003) 农 业 昆 虫 375 对照品种。 (2)供试虫源:ARC群体和ND群体。 1.2 飞虱体重和蜜露量测定 取播种后30d左右的健壮稻株,在主茎顶部套一只石蜡膜 (Parafihn)小袋,取长翅 型怀卵雌成虫,称体重,饥饿并饲水2h后接人小袋中,在室温下任其取食24h,取下 小袋,在1/1000(〕电子天平上称重,测定蜜露量,1株稻苗为1个重复,每个品种重复 l5次。 1.3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测定 取播种后30d左右的稻苗,去掉次生分孽,保留主茎,在其主茎顶部套一只石蜡膜 (parafilm)小袋,接人一头长翅型怀卵雌成虫,让其产卵24h后,用透明双通塑料管罩 住稻茎产卵区段,两端用海绵塞牢。5d后剪下稻株在解剖镜下检查卵块数、发育卵量 和未发育卵量,计算卵发育率 卵【发育率二发育卵量/(发育卵量+未发育卵量)x 100%111株稻苗为1个重复,每个品种设10次重复。 1.4若虫存活率和若虫发育历期测定 取播种后30d左右的稻苗,去掉次生分雍,保留主茎,在其叶鞘部位套上透明双通塑 料管,接人巧头新孵化的若虫,两端用海绵塞牢。每天定期检查若虫发育情况,记下若 虫羽化的日期以及羽化的若虫数量,日算若虫存活率和若虫发育历期。设10次重复。 2 结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