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不豫有迟”再考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简“不豫有迟”再考察.doc

清华简“不豫有迟”再考察 (首发) 高中华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不豫有迟”于清华简二见,学者对其释读不一。本文从联绵词的特点出发,结合传世文献,指出“有迟”即“迟迟”。“迟”可从整理者训为“久”,然其暗含险阻蹇难之意。从句式到文义,简本“不豫有迟”与传世本“有疾弗豫”均存在根本不同。明了于此,或有助于讨论简本《金縢》之传流。 关键词:金縢 祭公 有迟 简本 传本 清华大学入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自2009年披露伊始,即引发学界高度关注。2010年,清华简第一辑整理出版。该辑收录简文九篇,“不豫有迟”出现于其中两篇:一为《金縢》,一为《祭公之顾命》(以下简称《祭公》)。且此两篇均可与传世文献对读,更引发诸多讨论。而对于“不豫有迟”,究竟如何理解,学者意见尚未臻一。前贤之论俱在,笔者不揣鄙陋,谨以浅见呈于方家之前。 一 简文《金縢》云:“武王既克殷三年,不豫有迟。”“有迟”,简文原作“又”。于“”,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兹缕述之: 第一种,以为指具体疾病,如廖名春、萧旭先生等。 廖名春以“”通“犀”,“犀”亦作“”,故“”可读作“”,是一种“寒病”。并据此谓简文明确指出“武王是得了‘寒病’,而非一般之‘疾’”,比传世文献《尚书·金縢》、《史记·周本纪》仅记载“有疾”来得具体。 萧旭引《玉篇》“,古文夷字”,读简文“”为“痍”。又引《说文》“痍,伤也”及《释名》“痍,侈也,侈开皮肉为创也”,谓简文指明王疾为“外伤”。 第二种,以“迟”为“疾”之假借。如黄怀信先生。 黄怀信云:“‘有迟’,不可通。‘迟’当借为‘疾’,二字古皆舌上音(‘疾’从‘矢’得声可知),‘迟’在脂母,‘疾’在质母,阴、入对转。总之,‘王弗豫有迟’是指武王有病。” 第三种,训迟为“久”。如整理者等。 整理者:“,读为‘’,《说文》古文‘迟’。《广雅·释诂三》:‘久也。’” 此训宋华强先生从之,并举葛陵楚简“‘迟’或作‘’,与《说文》正合。简本《金縢》的‘’就是葛陵简的‘’,整理者的释读正确可从……‘又’似如字读即可,不必读为‘有’。‘又’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王不豫又迟’是说:武王生病,而且迁延日久。” 第一种意见,廖文意为内伤,萧文以为外伤。其言皆似有据。但如彼所说,则无法理解何以《祭公》篇亦有此四字。若说武王与祭公所患同疾,且同时书于竹帛,未免太过巧合。 第二种意见,若“迟”为“疾”之假借,那么,既已明言“不豫”(不适),又何需再言“有疾”?谓“不豫有疾”就是指“有病”,果然简文繁琐至此?且以“迟”“疾”相假,未有书证,恐一时难以征信。 我们认为,整理者读“”为“迟”,实属可信。唯“有迟”于先秦文献不经见,“有久”似不辞,“又久”非古意,故疑窦始启,猜测始滋。若能正确训释“有迟”,相关疑惑即可冰释。 二 传世文献言“有迟”者,始见于贾谊《新书》。其《大政》篇云:“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有迟”与“有速”连言,取“迟缓”之意。然而,施之简文,亦难为训。 “有迟”究系何意?考之于《诗》,或可溯其源而得其实。《小雅·四牡》云:“四牡騑騑,周道倭迟。”《毛传》:“倭迟,历远之貌。” “倭迟”何以能训为“历远”?按《说文》卷二“逶”字注云:“逶迤,邪去之貌。”邪去者,邪曲也。邪曲必迂远。其字又作“逶蛇”。《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又作“委蛇”。《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第289页),马瑞辰云: 委蛇二字叠韵,《韩诗》作逶迤。委蛇本人行邪曲之貌,因而蛇行纡曲亦谓之委蛇,物形盘曲亦谓之委蛇,旗之舒卷亦谓之委蛇,声之诎曲亦谓之委蛇。曲之义转为长,故委蛇又为长貌,《楚词》王逸《注》“委蛇,长也”。古从它者多与也通,故蛇或作迤。蛇敛音读如夷,故委蛇又作倭迟,又作威夷。迟、夷古同声。 “委蛇”、“逶蛇”、“逶迤”、“逶迟”并皆一声之转,乃同一词族之联绵词,其形虽异,其义则近。故“倭迟”可训为“历远”,正取“逶迤”迂远流长之意。 “倭迟”又可作“迟迟”。《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毛传》云,“迟迟,长远也”(第414页),诚确诂。“行道迟迟”,“周道倭迟”,其义一也。《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学者译作“道路漫漫独向前,心中怨恨向谁言”,得之。 “迟迟”,既言道里之悠远,又可言日之舒长。《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孔颖达《正义》:“迟迟者,日长而暄之意。”(第390页)又可指凡事之久长。《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乃述“商人祝祷上帝长久虔诚之状”,“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迟迟”,又可单言“迟”。由于文言修饰,多尚偶俪,故单言之时,往往增虚字以足成其句。如“忧心忡忡”(《召南·草虫》、《小雅·出车》),又作“忧心有忡”(《邶风·击鼓》),与“有齐季女”(《召南·采蘋》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