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洲汊道、松滋口和芦家河浅滩演变关系研究.pdfVIP

关洲汊道、松滋口和芦家河浅滩演变关系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洲汊道、松滋口与芦家河浅滩演变关 彭严波阳华芳姚远霞 (长江委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2) 摘要:芦家河浅滩是长江中下游有名的碍航浅滩,位于葛洲坝下游的约80km处。其上接关湘议道,右 岸有松滋口分流,组成一个既有分汉河道又有分流口门、浅滩碛坝,平面形态宽窄相间呈藕节状的微弯、 分汉、分流河段。作为统一河段内的三个不同的演变类别单元,它们的演变,包括主流线及河床冲淤变化 等是相互影响的。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关洲左右汉道的分流分沙、松滋口的分流与芦家河 浅滩的冲淤变化的关系,对研究三峡建库后关洲汉道、松滋口与芦家河浅滩三者的演变趋势有一定的参考 作用。 关键词:芦家河浅滩演变临界点联系 1河段基本情况 关洲汉道、松滋口与芦家河浅滩整体形成一个平面外形呈藕节状的微弯、分汉、分流河道。河 段上起枝城荆3,下至昌门溪荆13,长约26.9km。见平面图1。 关洲汉道段(荆3~董3)属微弯分汉河道,长约16km。左汉习称为关洲夹,为次槽,当流量 大于20000m’/s时,分流比才占主导地位,才具有主汉特性;右汉为主槽,中枯水为主汉,为常年 主航道。近几十年来,关洲河道双股汉道河型基本稳定。 图1枝城“昌门溪段河势图 松滋口位于芦家河浅滩段进口右岸陈--VI处,口门流向与长江干流流向交角约为60度。左岸 为百里洲头的羊角洲,历年来有冲淤变化。右岸为硬土质岸坡,历年来较为稳定。松滋口分流分沙 自1950年代以来呈缓慢减小之势,1998年松滋121分流比(占枝城径流量)为7.7%。 芦家河浅滩段上起陈二口董3断面处,下至昌门溪荆13断面处,全长约10.9km,属微弯放宽 型水道。河段两端河宽一般在1200m左右,中部董5、荆12达2100m,形如葫芦状。河心沙卵石碛 坝将河道分为两泓,碛坝左侧为沙泓,系中、枯水航道;右侧为石泓,系汛期高、中水航道。由于 主流摆动,水流枯水坐弯,高水取直,使得年内航道由沙、石泓交替使用。两航道交换时一般是5~ 6月份汛期到来由沙泓向石泓过渡,汛后退水的10~11月份又由石泓向沙泓过渡。每当洪水退落石 泓水深不足而沙泓尚未冲开不能满足设标水深时,航道出现“青黄不接”的紧张局面,这是芦家河浅 滩水道出浅情形不同于长江其他浅滩出浅特点的所在。 2演变关系分析 2.1芦家河浅滩演变的影响因素 (1)来水来沙影响。一般水大沙多的年份,浅滩沙泓淤积量大,而石泓相对有所冲刷,水小沙 少的年份浅滩沙泓淤积量相对较少;洪水持续时间长,浅滩淤积量相对较多,洪水持续时间短,淤 积相对较少:洪水峰现时间晚,浅滩淤积过程相应延长,洪水峰现时间早,浅滩淤积相应减轻,汛 后退落平缓,有利于冲刷。 (2)河床组成及河床形态的影响。浅滩段沙泓床沙以沙质为主,粒径较细易于冲刷;石泓为卵 石河床,抗冲能力较强。浅滩段为两头窄、中间宽的葫芦状,使水流进入该段后,迅速扩散,流速 沿程减小,出口断面荆13收缩形成卡口,产生壅水,形成缓流区,极有利于泥沙落淤。 (3)上下游河势的影响。主要是关洲汊道和松滋口分流的影响。 2.2关洲汉道与芦家河水道的演变关系 关洲汉道位于芦家河浅滩上段,对芦家河浅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关洲汉道年内主支汉移位、主 流的摆动和汉道冲淤变化上。关洲汊道主支汉移位直接与水流流向的变化及汉道泥沙的分配相关: 而关洲汉道主流对下游河段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伍家口一带的顶冲点位置及调整主流的方向来 体现,枯水期主流出右汉,过陈二口后偏左过渡到芦家河浅滩左侧沙泓,洪水期主流出关洲夹直指 芦家河浅滩石泓下泄:关洲汉道的冲淤变化主要表现在左汉的涨冲落淤,与芦家河浅滩的涨淤落冲 相反,关洲左汉的冲淤变化加大了浅滩汛期的泥沙淤积量,使浅滩的涨淤落冲的特征更加明显。 2.3松滋口的分流对芦家河水道的影响 松滋口分流对芦家河浅滩演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分流量年内有大有小,对长江主流的吸溜 作用时强时弱。洪水期,松滋口的分流增大,对主流的吸溜作用增强;汛后,松滋河分流逐渐减小, 对主流的吸溜作用减弱;枯水期,松滋河几乎断流,对主流的吸溜作用很小。 3演变的内在联系 3.1关洲汊道分流分沙 关洲汊道水沙分配规律及年内主支汉的易位,与特定的汉道断面形态及其相应的水流泥沙因素 有关。左汉河床较高,且左岸存在四姓边滩,断面相对宽浅,高水时过水面积急剧增大,易于高水 迎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