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doc

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doc

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主题热点解读]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中外近(现)代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高考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主题史实链接]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法、德)。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追求等)。史实链接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等)。史实链接点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思想理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史实链接点②: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史实链接点③: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史实链接点④: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特点及影响(林、魏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经典考题例证](2012·高考广东卷)词语和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命题立意] 本题以词语和概念的[解答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中的“词语和概念”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紧密结合。第(1)问要注意材料“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实际上说明了科举制的局限性。这里的“格物致知”实际上是把握“理”的方法。第(2)问材料中“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反映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思想文化的变化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第(3)问“民主”概念的变化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第(4)问有一定难度回答时要[参考答案] (1)科举制度;“究天理”。(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3)代议制度建立;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4)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备考分析]从选择题看运用材料创设新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外政治民主化历程、特点及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原因及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现象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特点;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演变以及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等。从非选择题看主要运用图文材料考查主题递进式或者中外纵横链接式材料解析题。角度有: (1)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中国社会经济结2014年广东文综第38题考查中国农耕文明向近代社会经济的演变特点及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2014年天津文综第13题考查明清至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2013年浙江文综第38题以“江南经济”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特点及古代到近代经济变动与近代西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华经济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