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药的统计学的研究.docVIP

1000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药的统计学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0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药的统计学研究 【摘要】从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以及近 20年来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中筛选出中医治疗用药共1000个,用Foxbase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表明,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功效与现代医学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方案趋于一致,证实了三七、川芎、银杏叶等药物出现的频率与现代药理学对此类药物疗效的验证成正比,并从这一个方面证实了中药方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1000:处方;统计分析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科学,通过数字资料搜集、整理,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掌握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中药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引入统计学方法,亟待推广,用数学语言的结构描述中医药的理论内容,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药物及方剂的模糊现象、模糊概念进行量化描述,阐述其内在规律,使中药的应用量化。 心脑血管疾病被称谓21世纪人类健康最危险的杀手,每年近300万人死于此类疾病。中医在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记载。几千年的实践总结,积累了大量治疗此类疾病的宝贵经验。发掘中医药精华,深入研究古今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至关重要。笔者整理了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以及近 20年来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中筛选出中医治疗用药共1000个,运用Foxbase+2.0数据库做统计分析与报告,如下。 处方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了北京安贞医院、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医堂、西安西京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等医院在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方药、成药,以及自1990年至今在《中国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杂志》、《中医药杂志》、《江苏中医药》、《辽宁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等核心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药,所收集的中药复方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临床病例至少40例,总有效率在 75%以上。去除重复方药共计1000个,用Foxbase+2.0数据库做统计分析。 2. 处方的统计 在所收集的1000例处方中共用药213种,共用药8687次。统计结果见表一(共20种中药,按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序)。 表一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前20味药排序 药名 次数 频率(%) 药名 次数 频率(%) 三七 868 9.99 生蒲黄 46 0.53 川芎 795 9.15 苏合香 45 0.52 银杏叶 426 4.90 赤芍 45 0.52 丹参 398 4.58 党参 45 0.52 红花 210 2.42 麦冬 44 0.51 当归 95 1.09 牡丹皮 43 0.49 人参 90 1.04 郁金 43 0.49 黄芪 89 1.02 薤白 43 0.49 水蛭 54 0.62 牛膝 43 0.49 冰片 46 0.53 桃仁 42 0.48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只出现1次或次数较少的药物多来自各地医疗机构的临床经验方。其中有一些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路边青、广枣、凉粉草、倒地铃、花涩根等。 高频率药分布 出现频率排在前20位的药材按中药分类:①化瘀止血药:三七、生蒲黄;②活血化瘀药:银杏叶、川芎、丹参、红花、水蛭、郁金、牛膝、桃仁;③补虚药: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补血药:当归;补阴药:麦冬;④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生地黄;⑤开窍药:冰片、苏合香;⑥理气药:薤白。 分析讨论 近年,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无论是内容还是深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行要靠心气推动,气血健运是生命健康的基本保证,而气血的健运有赖于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脏腑渐亏,则气血失于畅行,心气不足则心脉血运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血既成,则反耗气血,阻滞津液运行,损及心气脏腑。《素问?调经论》中亦提到“血之与气,并走与上,则为大厥”,“血气不和,乃百病变化而生”。正如《证治准绳》所说:“血因邪泣(同涩)在络而不行者痛,血因邪胜而虚者亦痛。” 虞天民《医学正传》亦说:“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曰污血冲心。”血因邪涩而痛者,属于血滞;邪胜血虚而痛者,属于血虚;污血冲心而痛者,属于血瘀。临床各有其见症。神志存于心血,无论属于血滞、血虚、血瘀任何一种病变,都可以引起神志不宁,邪热入于血分时尤其明显。反之,神志先病,而后影响心脏的阳气或阴血病变者,亦很常见。故《证治准绳》说:“夫心统性情,始由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脏乃应而心虚矣。心虚则邪干,故手心主包络受其邪而痛也”。刘河间亦说:“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李东垣说:“中风为百病之长,乃气血闭而不行。” 由1000个方药统计结果来看,活血化瘀药物使用率最高,为34.27%,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