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军事中的夜间计时法研究.pdf
( )
《中国科技史杂志 》第 30 卷 第 2 期 2009年 : 23 1—239
The Ch inese J ou rna l f or the H istor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0 No. 2 (2009)
古代军事中的夜间计时法研究
曹 一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上海 200240)
摘 要 中国古代军事中夜间安营使用过两种计时法 ———步行计时法与数
珠计时法 。前者至晚在唐代出现 ,后者最晚出现于宋代 。两种方法相较于传统
的水漏计时和测影计时 ,都具有简便易行 、受环境制约不大的优点 。缺点是精度
较低 。从计时原理上来讲 ,这两种计时法应归于木漏系统 ,属于木漏的异体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军事 计时法 步行 数珠 木漏
中图分类号 N 092 ∶P1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4 1 (2009) 02 023 109
中国古代军事中的计时方法 ,系统研究者不多 。
作为最常见的计时法 ,测影和水漏在古代军用计时中都有所应用 。最著名的是 《史
①
记 》当中司马穰苴斩庄贾的例子 。但这两种方法 ,受环境制约很大 。前者要求 白天 、天
气晴朗;后者在移动环境下精度就大受影响 ,因此在军用中都不理想 。军用计时与民用计
时的最显著差别 ,在于前者强调计时手段在移动环境中使用的有效性 。中国古代计时器
系统自身也发展出一些适宜军用的品种 ,譬如辊弹 ,就具有体积小 、便于携带 ,不受天气 、
颠簸环境影响的优点 。
除了辊弹 ,还有一种 “马上漏刻 ”。古代有关马上漏刻的记载极为简约 ,不少学者都
对其形制做过推测 。但从他们的研究结果看 ,马上漏刻在古代战争中使用仍然十分不便 。
根据李强所推断的形制 [ 1 ] ,马上漏刻只能计量较短的时间;薄树人推断的两种结构 [ 2 ] ,一
种使用秤漏技术 ,这种结构遇到大风 、骤然勒马 、跨越障碍的时候就会失衡 ,因此实践中使
用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一种取消了秤漏结构 ,通过水银在曲管中的流动来计时 ,虽然不受
行动的限制 ,但笔者认为由于水银挥发具有毒性 ,因此在古代战争中若作为常规计时器使
用 ,恐怕还是不现实 ;郭盛炽 [ 3 ]认为 “马上漏刻 ”不太可能是由计量流体的流量来确定时
收稿 日期 : 200804 07; 修回日期 :
作者简介 : 曹一 ,女 , 1980年生 ,河南安阳人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
①
《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 》: “穰苴既辞 ,与庄贾约曰: ‘旦 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 ,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
骄贵 , 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不甚急 ;亲戚左右送之 , 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 ,入 ,行军勒兵 ,
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 ,夕时 ,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 ’贾谢曰: ‘不佞 ,大夫亲戚送之 ,故留。’穰苴曰:
‘将 ,受命之 日,则忘其家 ; 临军约束 , 则忘其亲 ;援 鼓之急 ,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 ,邦内骚动 ,士卒暴露于
境 ,君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何谓相送乎 ?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 ’对曰: ‘当
(
斩 。’庄贾惧 ,使人驰报景公 ,请救 。既往 ,未及反 ,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王利器 : 《史记注译 》,三秦出版
社 , 1988年 , 1629 页 )
232 中 国 科 技 史 杂 志 30卷
刻的漏壶 ,而与辊弹漏刻更为接近 。这种说法就和辊弹走到了一条路子上 。
笔者研究发现 ,除上述计时法外 ,古代战争中还有另外两种鲜为人知的计时法 ———步
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