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pdf
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5):904-910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麦棉两熟复合根系群体对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
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 1 1 1 1 1 2 1 2
孟亚利 王立国 周治国 陈兵林 王 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95 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安阳 455112
摘要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 设置麦棉自然根系 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 麦棉纱网隔根 肥水可
相互通过 根系不能相互通过 和麦棉塑膜隔根 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 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 研究麦
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麦棉共生期 与麦棉塑膜隔根
相比 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 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 其中
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 同时 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
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 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
到棉花盛蕾期 小麦已收获 麦棉复合群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
以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的改善程度最大,其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达到最高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超过塑膜
隔根 但仍低于纱网隔根 麦棉套作地下部不仅存在小麦对棉花营养竞争的不利一面 同时还存在小麦根系促进
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的有利一面 且此效应将持续影响套作棉花一生
关键词 棉花 麦棉两熟 根系 土壤酶 土壤养分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Root Population of Wheat-Cotto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
at the Cotton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Zones
1 1 1 1 1
MENG Ya-li , WANG Li-guo , ZHOU Zhi-guo , CHEN Bing-lin , WANG Ying ,
ZHANG Li-zhen1 2, BIAN Hai-yun 1, ZHANG Si-ping2
1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rowth Regul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2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yang 455112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igh yield ing cotton-wheat double cropping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root
population of wheat-cotto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 at cot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