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单元八.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单元八.doc

選修單元八 科普作品選讀 一、學習目標 閱讀優秀的科普作品,拓寬閱讀面、知識領域和生活視野,寫作以科學為題材的文章,提升寫作能力,增進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審慎、嚴謹的態度與尚實求真的精神,以及關心世界、仁民愛物的人文情懷。 二、學習重點 認識科普作品的特色(科學性、文學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等) 分析、評價科普作品的寫作特色和思想內涵 以科學為題材寫作 探討科學與人生、世界的關係 三、學習成果 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評價科普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 能掌握科普作品的特色,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技巧,深入淺出和具趣味性地說明事物 享受閱讀科普作品的樂趣 能體會科學與人生、世界的關係,養成審慎、嚴謹的態度與尚實求真的精神,以及關心世界、仁民愛物的人文情懷 四、課節 共42節,每節40分鐘 五、學習材料 甲 選用學習材料: 《》 《》《》 》 布朗《憂喜之籽》 誠夫《轉基因食物安全嗎?》 佚名《基因設計使人類掌握自己的命運》 佚名《克隆:福耶?禍耶?》 李?希爾佛《複製之謎:性、遺傳和基因再造》 奧蒂斯.波特《機器比人更聰明》星新一《是的》《》乙 建議配合閱讀篇章、書籍和雜誌: 《》》《》》菲利普.狄克《》麥克.克萊頓《奈米獵殺》《科學人》《牛頓》雜誌科學的科學的科的科的科學的科學的科的科的閱讀面、知識領域和生活視野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評價科普作品的思想內涵探討科學與人生、世界的關係析科普作品、學習內容簡介 甲 教學: 教學環節 課節 學習內容 1 科學的 1-2 認識科普作品的特點:科學性、文學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等 2 科學的 3-15 閱讀以海洋探索為主題的科分析、鑒賞不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 3 科的 16-28 閱讀以基因工程為主題的科分析、鑒賞不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科學與人生的關係。 4 科的-42 閱讀以機器世界為主題的科分析賞 乙 評估: 教師可視需要透過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總結性評估 任其一: 撰寫閱讀報告 科普 (以上之評估活動是因應本示例設計之特點建議,以下於「構思和備註」欄的相應位置,以(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準則,以供參考。)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科學 第1節 跟學生談論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科學議題,讓他們明白科學發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任何人都應該對科學有基本的認識和理解,甚至關心它的發展。 學生一般都會比較關心直接影響他們生活的事物,例如溫室效應、污染問題、傳染病。 可參考周光召《科學技術對社會的作用》(見饒忠華編《中國科普佳作百年選.聆聽科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頁3-10)、斯蒂芬?霍金《公眾的科學觀》(見任彥鈞(主編)《中國高中生科技文閱讀指導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頁385-388)及沈致遠《科學普及是正業》(見沈致遠《科學是美麗的》,上海教育出版社,頁316-319)。 教師總結上述討論,簡介科普作品。 「科普」是指「科學普及」。換言之「科普」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例如文藝、新聞、美術、電影、電視等,將科學技術、知識、思想和方法等,廣泛地傳播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以提高人們對科學的認識,進而改善人類的生活。「科普」文藝作品包括科學小品、科幻小說 跟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火」是怎樣產生的? 火是物質燃燒過程所產生的現象,散發出的光和熱是能量的一種。火是一種強烈的氧化反應,必須有可燃物、燃點、氧化劑並存才能生火,缺一不可。 海水可以燃燒嗎? 在正常的情況下,「海水」並非可燃物,因此不可燃燒。 着學生閱讀《》《》,出版,頁 分析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 作者指出「如果人類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風能、水中的化學能,以及太陽光的光能」,就可以解決能源緊張的問題。 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分享讀後感或提出疑問。 可引導學生從科學性、文學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等作品的特色 這活動旨在引發學生閱讀科普作品的興趣及初步掌握科普作品的特色:科學性、文學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等着 教師總結,讓學生明白優秀的科普作品通過文學的形式和手段,把深奧的科學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科學概念形象化,使讀者樂於閱讀,易於接受,在輕鬆愉快中獲取知識,激發他們關注世界,甚至進一步探究科學。 延伸閱讀: 》,出版。 路甬祥《科學技術的時代特徵和發展展望》 見饒忠華(主編)《》 科學雜誌 例如《科學人》、《牛頓 科學第-15節 播放呈現「海洋與生命的關係」「海洋生物棲息條件」主題的片段着學生片段重: 海洋的環境特點海洋生物的居住捕食繁殖習慣 海洋 海洋的重要性海洋的 例如藍地球BBC – Blue Planet : The Natural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