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墙,另一个模型设置了抗震墙。试验结果表明:l,梁柱一板柱结构的主振型总体表现为剪切型
变形特征。梁柱一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主振型总体表现为弯剪切型(偏于剪切)|变形特征。2)粱柱
波时.原有裂缝进一步扩展.宽度加大,第11、12层的边柱和角柱的裂缝沿与板、梁交界面延伸,
第5~10层的边柱和角柱出现开裂:输入1.Og上海波时,第ll层的边柱和角柱上、下端部都己出
现铰,混凝土压碎,整个11、12层大幅度剧烈水平摆动,模型底层柱脚有可见裂缝。梁柱一板柱一
ELCelltro波时,结构表面开始出现水平方向裂缝,主要分布在第11层的
抗震墙结构,当输入O.89
四角抗震墙处:当输入1.29EL℃en吨波时,原有抗震墙处的裂缝发展缓慢,边柱线开始开裂,裂
缝里水平向,分布在10层到12层之间柱项;当输入1.69E∽en缸D波时,底部3、4层柱外表面出
现水平裂缝;输入1.Og上海波时,模型反应较剧烈,底层柱脚多处裂缝,l~4层角柱多处水平裂缝,
10层到12层柱节点、抗震墙处的裂缝进一步贯通,少许混凝土压碎。3)根据层间位移限值的要求,
在II类场地土上,梁柱—板柱结构12层以下时在7度区基本满足规范要求,而粱柱一板柱一抗震墙
结构通过合理设计可用于8度区,如适当加强顶部数层柱和梁的刚度、延性及强度。
董欣【3】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结构的跨度和层数,对无边梁的板柱—抗震墙结构、带
边梁的板柱一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板
柱一抗震墙结构,边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房屋周边布置边梁,可以大大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
弥补板柱部分抗侧刚度较弱的特点。
在板柱结构体系中,由于楼板上没有粱的支撑,柱节点处只有板与柱连接,因此板柱节点就成
为板柱体系的薄弱环节。程万鹏【4】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的几种因素
进行了分析。
程懋垫[5】在他的文章中根据国外板柱结构的震害分析,认为其破坏的主要原因为:
(1)未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承受。由于未布置抗震墙,这种结构的
节点刚度又相对较弱,因此侧向位移常较大,由于它的延性差,抗弯及耗能能力很弱.再加二P一
△效应,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
(2)板柱节点处,楼板的抗冲切能力差,在柱子周边的板内,未设置抗冲切钢筋.或设置得不
恰当;节点处不平衡弯矩对楼板造成的附加剪应力未适当考虑:柱周边板的厚度不够,使抗剪箍筋
不易充分发挥作用、或柱子纵筋在节点处产生滑移。由于这些原因,在强震时使楼板产生冲切破坏,
随之楼板坠落,造成巨大损失。
明白了板柱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之后,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将能有较大的提高,其设计高度也将可以提高。从结构布置上,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抗震墙(包括核心筒),墙的位置宣避免偏心。
(2)在房屋的周边,应布置边粱,以形成周边框架。如在周边布置确有困难,则应在其他部位
布置一定数量的框架梁。使结构形成板柱一框架一抗震墙之综合体系。这种布置,不属于抗震规范
中的板柱一抗震墙结构。
(3)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Il姗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
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l/16(可取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的较小值计算)。
(4)单片抗震墙的两端应设置端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简体墙的端部应设置端柱或暗柱,楼
层处应设置暗梁。
通过以上的结构布置,并采用合适的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程懋垫认为这种板柱一框架一抗震
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可按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取用。
237
3.算例计算分析
本文采用SAT、ⅣE计算软件,对三种典型平面进行了算例分析,对结构在弹性阶段进行了变形
验算,并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静力推覆p11Sh-over分析,了解了结构的塑性铰发展
过程。按《高规》规定,在房屋的周边设置了框架梁。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O.1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Ⅳ类场地土,特征周期0.9s。板厚为
220n1IIl,层高为3m,楼层数考虑了12、20、30层共三种情况。恒载取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