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水污染控制、膜技术应用专题
1.3气候条件
据金秀瑶族自治县气象站(24008’N,ll001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4河流水文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主峰为圣堂山,海拔1979m,以圣堂山为中心,由高而低,自四周逐次下降为中低
山,低山、高丘、低丘各种地貌。海拔最低处六巷小江冲口,为227.5m,相对高差悬殊,坡度陡险,250
以上陡坡占67.4%,本区是广西最大的集水区之一。发源于本区内较大的河流有:镇中河、长垌河、平道
用水。
1.5植被分布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植被垂直带谱,而且在南坡和北坡上都有所分异。
其中南坡的三个植被垂直带谱为:①常绿阔叶林带。这一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其中800m以
下属地带性类型,主要群系有:刺栲林、细剥栲林、青钩栲林、厚壳桂林、白花含笑林、大叶栎林、罗浮
栲林。800.1300m属垂直带谱的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有:水锥栲林、铁锥栲林、大叶青冈林、广叶玉兰
和绿樟林、细枝栲林、荷木林、银荷木林、拷树林、硬叶栲林。②中山针阔混交林与中山常绿阔叶林带。
这一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上,其中前者主要类型为广东松与金毛柯混交林、短叶罗汉松与阔瓣白
兰花混交林、短叶罗汉松与红岩杜鹃混交林:后者主要类型为铁锥栲林、水锥栲林、大叶青冈林、银荷木
林、水丝梨林。③山顶苔藓矮林带。这一林蒂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上山体的山顶(山脊)地段,主要
类型为红岩杜鹃林和变色杜鹃林。北坡的三个植被垂直带谱为:①常绿阔叶林带。这一林带主要分布在海
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上,其中前者主要类型为长苞铁杉与金毛柯混交林;后者主要类型为铁锥栲林、
水锥栲林、大叶青冈林。③山顶苔藓矮林带,这一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上山体的山顶(山脊)地
段,主要类型为变色杜鹃林、红岩杜鹃林和广东厚皮香林。
2 样地的设置及测定方法
2.1样地设置
根据保护区土壤和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各森林类型面积的大小现状,分别在保护区的垂直带
上选择标准样地,各样地的面积为20x30m2,用GPS在图上标定其经纬度及海拔高度。样地个数及垂直
2.2林木生长量及林冠截留量的测定
在各样地内,分别调查乔木树种组成、密度、郁闭度、测定其树高和胸径。然后根据大瑶山自然保护
区各森林类型及其面积,运用“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相关的水文资料,计算本区森林的林冠截留降水
量121。
2.3林下灌草植物组成及其截留量的溯定
在各样地内,调查记录灌草植物主要种类、高度及其盖度。然后根据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各森林类型及
其面积,运用“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檑关资料,计算不同植被类型灌草层的截留降水量[310
2.4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及吸水量的测定
在各样地内,按对角线设置lXlm2小样方3个,分别收集枯枝落叶(包括全分解、半分解和未分解)
称重,经混合后用“四分法”取样,带回实验室作截留水量测试以及吸水速率的测定[41。
376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水污染控制、膜技术应用专题
2.5林地土壤持水量的测定
在各样地内,分别设置3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按O--20cm、20-40cm、40.100cm3个土壤层次,
用“环刀法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通气度及持水量等,按“国颁标准”计算不同植被类
型的土壤贮水量嘲.
3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分析
3.1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森林冠层是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重要因子之一,其水文生态学意义重大。据“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
究成果(桂西北岑王老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桂北西江坪常绿阔叶林和桂东七坪林区常绿阔叶林)lO~
11年的林冠截留量为193.7203.6mm,平均为199.8mm,即1998.0m3/hm2,占年均降雨量的lO.8%。按
库(100×104m3)的贮水总容量。可见,本区森林冠层截留降水作用相当显著。
据测定,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为:当大气降水P5.Omm时,几乎被林冠所截留,当P=5.O~
25.Omm时,林冠截留率达90%以上,以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其截留率减小。所以说,林冠的存在不仅
减少了林内的降水量,而且对于防止雨水尤其是暴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击,减缓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防止河川水位暴涨暴落、增加临近地带湿度与增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林下灌草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