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河北地区古城池生态思想探析.pdfVIP

先秦时期河北地区古城池生态思想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管子》等著作中关于城市规划的生态思想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人,其门徒汇集其思想著成《管子》一书,提出了一些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 具有朴素的生态学思想。《管子·度地篇》提出“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 乡山左右,经水若泽”的“相土辨水”的城市自然环境选择原则。《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 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 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反映了城址的高程选择原则、水利规划原则和顺乎自然、因地制宜的城市建设 思想。 除了《管子》外,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思想还散见于《周礼》、《易经》、《诗经》、《商君书》、《墨子》 等典辅之中。如《周礼》记载的“天时”、“地气”思想及完备的山川林泽保护机制,用地的功能分区和 有机关联等;《礼记·王制》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提出“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的城邑适度规模原则; 又如《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 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2《荀子》中的生态思想 荀子是战国时期河北地区的思想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一书,书中提 出了很多朴素的生态思想,对当时乃至后来城市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以这部著作 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下其中蕴涵的生态思想。 2.1生态价值取向 苟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自然中万物生存的状态,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5,这句话说明了“和”与“生”的关系,即只有在和谐的自然规律下 才能得以更好的生存。而“昆虫万物生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则说明了“和”是“生” 的实现手段。而且,这种“生”的状态允许存在个体差异:“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 生也。”6。此外,“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 神明博大以至约”7及“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5则道出了人在把握自然规 律以达到“和实生物”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2生态理念的社会性功能旨趣 《荀子》一书认为,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而生态的失恒则是国运衰微的征兆:“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其候缴支缭,其竞关 之政尽察,是乱国己。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9 2.3“形胜”的环境观 “形胜”,《辞源》解释为“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苟子·疆国》明确提出“形胜”概念:“其 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可见,符合“形胜”的优美自然环境正是理 想城址的边界条件。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魏晋之后逐渐走向成熟的风水学说中甚至出现了“喝形” 的环境考量方法。 2.4“时禁”的生态观 古人十分重视大自然的时令规律,在很早的时候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然发展的劳作规律。《荀子》 160 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又日:“序四时,裁万 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说明了人们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获得好的回报。同时, 古人还选择在不同的时令禁止进行某些生产活动,以实现自然生态平衡。“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 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又有“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鳅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 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 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Ⅲ在草木生长茂盛的时候不要去山林进行 砍伐,在鱼鳖繁殖期内不要进行捕捞,这样就会使草木生长的更加茂盛,鱼鳖数量更加的多,所以老百 姓生活更加的富足……以上这些反映的就是“时禁”的生态思想。有了这一思想,就有了“川渊深而鱼 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达到了古人一直提倡的“永续”发展的目的。 2.5维持生态的有效手段 《荀子》在提出生态平衡思想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怎样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例如:“高者不旱, 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之事也。”12这句话在城市选址中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它 说明了一般的城市建设不是在山川下面就是在平原之上,在高处一定要防止旱灾,在低处一定要防止涝 灾。影响了当时包括邯郸在内的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