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展武隆旅游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1法律 申学佳 当今世界旅游正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学习等复合旅游转型。奇山异水的视觉冲击固然重要,但文化底蕴深厚的景观则更具魅力。旅游和文化关系密不可分,文化是基础,旅游是发展,缺少了文化的旅游,就是灵魂出窍;缺少了旅游的文化,就是魂不附体。重庆武隆要想建成与张家界、九寨沟一样有名气的旅游区,要想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懂得注入民族文化内涵,推出优质的旅游文化产品,倾注心力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以确保武隆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 一、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武隆的旅游开发已走过了十六年的风雨历程,武隆人民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把做大盘强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我县的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区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2003年武隆县被命为“中国户外运动基地”。2007年6月,我县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箐口天坑为代表的“武隆喀斯特”成功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六处、重庆惟一世界自然遗产。我们正在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户外运动基地”两个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虽然我们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开整个旅游缺乏文化内涵,其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游客到了武隆就闻不到历史与民族的气息,看不到武隆独特的文化现象,买不到珍贵的文化产品,没有相关的书籍,音响制品、手工艺品,欣赏不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歌剧,武隆的导游总是说得那么肤浅,听不到动人的传奇故事和历史的回音,来武一游,心里总是空荡荡的。目前,县城内也有10多家歌舞厅,20多家网吧,书店和音像店也有8、9处,市场上的文化产品都很零星,不具规模,缺少统一形象,没有集中管理,各自为阵。这一点违背了旅游是一种特殊文化事业的宗旨,只顾经济利益却没有文化的支撑。 (一)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发展武隆旅游文化产业提了许多年,喊了许多年,但仍是只举牌子,几乎原地不动。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县上还组建了喀斯特旅游公司,成立了旅游管理委员会,拟定《武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没有设立专门文化开发公司,《旅游总规》中涉及旅游文化的打造与开发都提得较少,对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在认识深度上还不够。我县每年投入8000多万元的旅游营销经费,已是一笔巨资,然而划100万左右给文联编印几本旅游书籍都很难割舍。从上至下,人人都明白,武隆的旅游差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一旦要拨付经费发展文化产业,都是闪烁其辞,推委卸责,难以落实。领导不重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也真是一个口号而已。 (二)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 由于武隆少有历史人文景观,文化积淀不深厚,可谓先天不足。再加上“申遗”成功后,我县的建设重心始终摆在旅游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文化事业投入相对较少,致使文化建设方面目前无一项拳头产品,也远没有形成像样的文化产业。 1.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十分欠缺。全县除了极少数爱好并略懂一点民族文化的人员外,绝大多数对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文化一知半解。对于民族来源、形成、语言、个性、风俗、人文等,都漠不关心。导游除了介绍自然景观,能唱一两支山歌,能介绍一两道民族菜肴外,其他的就啥也不知道,根本无法宣传推介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基本上属个人行为,无人重视,也无激励和扶持。 2.民族旅游服务项目和内容十分单调,文化产品十分单一。目前,还没有规模的剧院,只有一些景区宾馆组建一些小规模的民族表演,也是东拼西凑,将杂技、吐火、竹竿舞、摆手舞之类的充斥其中,有人说这是土家苗家的“原生态”,其实是牵强附会,民族文化内蕴不厚,民族民俗气氛不浓,缺乏丽水金沙、刘三姐歌舞中的大气和隽永的魅力和强大的穿透力。虽然县上正在极力请张艺谋打造《印象武隆》,但一直没有多少响动。 (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规划。武隆有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世界自然遗产之地,现小有名气,但走进武隆县城感受不到有旅游城市的气息。看不到书画、碑刻、楹联、雕塑等文艺作品,也看不到反映武隆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买不到反映武隆旅游、民俗的相关书籍、音像制品。目前,我县还对旅游文化的打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统一规划,无论是公益性文化,还是经营性文化都没有形成一套建设管理机制。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未能健全灵活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以至于大部人都认为搞文化产业都是投资大,见效慢,不愿实施。 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议 (一)抓好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和项目策划,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我县的文化产业发展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展有武隆喀斯特形象、有武隆地域特征的文化产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