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方法对比分析.pdfVIP

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方法对比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方法对比分析.pdf

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方法对比分析 张兆 良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 首先概述了电动车整车系统动力学控制的特点,再者对比分析了PID控制、模型跟踪控制以及 动态 自寻最佳滑转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三种驱动防滑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后两种控制方法的鲁棒性进行 对 比分析,得到了动态 自寻最佳滑转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抗干扰性较强的结论。 【Abstract】 Firstly,thecharacteristicforthesystemdynamiccontrolinEVisintroduced. Then,theadvantageanddisadvantageofthreecontrolalgorithm forASR (anti—slipregulation)are compared,whicharePIDcontrol,MFC (modelfollowingcontro1)andVSC (variablestructurecon— tro1)withthefunctionoftrackingtheoptimalslipratioautomatically.Lastly,therobustnessbetween MFC andVSC arecompared.TheresultshowsthatVSC hasastrongerrobustnessthanMFC.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防滑控制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4554.2011.02.03 0 前言 1 电动车系统动力学控制特点 随着 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按照欧美 相对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而言,电动机 的外 发展模式复制中国汽车工业 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石 特性 曲线是低速状态恒扭矩 ,高速状态恒功率,这 油储备问题 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的 日益尖锐 ,因此 就非常符合车辆的行驶工况需求 ,在起步阶段需 研发节能与环保的汽车 已成为业 内共识 。电动汽 要较大的、持续的驱动力矩 ;而在高速阶段,需要 车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能源 ,在使用阶段可 以做到 较大的输出功率 。 零排放,在获取 电能方面,相信随着太阳能技术、 现将采用四轮轮毂 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在汽 水利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应用 的 日益广泛,电能的 车动力学控制的优势罗列如下 : 获取也将摆脱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污染环 (1)可获得的信息多。相较于传统内燃机驱 境的问题 。同时,在传统 内燃机汽车领域内,国内 动车辆的驱动防滑控制来说 ,基于 四轮轮边驱动 外 由于积累程度不同,导致技术差距较大,短时间 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 的驱动力矩值可以被准确回 内完成赶超困难较多,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国内 馈读出,同样 ,也可以利用控制 电机 的电流值来控 外几乎在同时期起步 ,某些技术还有所领先 ,在此 制每个车轮的驱动力矩 ,这就为各种现代控制方 基础上通过持续研发 ,实现对 国外汽车技术 的弯 法在基于四轮轮边驱动系统上的应用扫除了障 道超车还是可以预期的。 碍 。如果再能配合角速度传感器 的信号值 ,就可 收稿 日期:2010—07—27 上海汽车 2011.02 以实现路面附着系数 ,车速等信息的估计值。这 完全还原轮胎附着系数特性曲线,故可认为其设定 是传统车辆所不具备的。 的经验值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存在极大的 (2)响应速度快。电动机 的相应时问通常在 不确定性。因此其虽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其还 10ms的数量级上 ,滞后时间基本可 以忽略不计 。 有值得改进与商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