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新时代的“孤岛文学”?
诗人艾略特曾说过:“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但是美国却将四月变成了最欢欣的诗歌圣典,为期一个月的全民诗歌庆祝活动在全美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其他许多国家,诗歌也一直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诗人在民众中得到的尊敬并不亚于国王。然而在中国,当代诗歌仿佛成了新时代的“孤岛文学”,永远“在水一方”,与广大读者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国外的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发?80年代的诗歌热潮能否复制?如何扭转流行文化对诗人的误读,让大众了解当代诗歌,让诗歌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当代中国诗坛的几位重要诗人西川、欧阳江河、王家新,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诗刊》编委林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诗歌刊物《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作家出版社青年编辑李宏伟,以及《当代国际诗坛》执行主编赵四。
——编者
海外:诗歌是一辈子的事
刚刚结束的四月是美国的“全国诗歌月”,为期一个月的全民诗歌庆祝活动在整个美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洛杉矶时报》、《纽约书评》、《华尔街日报》等重要媒体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其中好几家报纸还分期介绍了几位当代国际著名诗人的重要诗篇。
美国“全国诗歌月”于1996年由美国诗人学会创办,旨在向人们普及诗歌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提供优秀诗歌的鉴赏。每年的四月,全美有上千机构参与诗歌的庆祝活动,其中出版商会集中发行与诗歌相关的新书,书店会举办诗集书展,学校和图书馆会着重开展诗歌鉴赏和写作等教学单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堂更是会举办一系列诗歌朗读活动。我国诗人王家新在纽约访问时,就曾赶上这个全国性的“诗歌月”,由美国诗人学会的主任介绍了他们的活动,并应邀去当地学校朗诵诗歌。
据悉,鉴于美国诗歌月取得的良好成效,加拿大自1999年起也将四月设为“全国诗歌月”,英国则从2000年起将“全国诗歌月”定于每年十月。但全球文学爱好者对于诗歌的热情并非仅限于一个月份、一个节日,诗歌已然成为许多人日常的生活方式。刚刚从普林斯顿国际诗歌节回来的诗人西川告诉记者,在纽约以及美国许多其他地方天天都有诗歌朗诵,有时甚至会有两三场朗诵在一个城市同时举行的情况,听众需要有所选择地前往喜欢的场次。纽约的92Y文化交流中心和KGB酒吧是全市大师级诗人云集的地方,常年有各类诗歌活动,而圣马克教堂的门口则永远挂着一张诗歌朗诵的日程预告表,一年到头都有朗诵会。除了美国,西川还介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诗歌氛围,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需要购票入场,每次都座无虚席,听众里很有可能坐着某位船王;拉丁美洲的诗歌朗诵会听众特别多,他们没有钱买诗集,但是喜欢来听朗诵,在诗歌方面的艺术素质很高,每次朗诵会的现场反响都非常好;以色列、巴基斯坦的士兵书包里都装着诗集。“在国外,读诗的人以中年人居多,青年人大概就占30%。他们觉得听诗歌朗诵是一辈子的事。但在中国就觉得诗是青年人的事。”西川不无感慨地说。
当然,浓郁的诗歌氛围是一回事,诗歌的大众化则是另一回事。有不少诗人和学者对后者持保留意见,认为诗歌无论在哪里,都必然是属于少数人的艺术,因为它在受众面上几乎永远不可能与电影、歌曲等流行文化相比。但让中国诗人们尤为感动的,是国外对诗歌、对诗人的尊重。王家新去年参加斯洛文尼亚的全国诗歌节时,被斯洛文尼亚总统邀请一同喝酒,席间两人畅聊东欧文学。欧阳江河在他的德译本诗集出版后,由汉学家顾彬陪同,在欧洲九个城市巡回朗诵了一个月,途中群众表现出了对诗歌惊人的领悟力以及对诗人的高度敬重,用顾彬的话来形容,“就算国王来了也没受到如此的尊敬”。在海外和本土受到的对待有如天壤之别,让欧阳江河不时产生“中国诗人写诗给其他语言的人来读”的恍惚感觉。
国内:诗歌成为一座岛屿?
相比于国外,相比于中国的80年代,当下我们的诗歌环境实在是有些寂寥。许多人说当代诗歌已经被边缘化,其实更为客观的说法应是一个“隔”字。中国当代诗歌仿佛成为一座岛屿,同广大读者、同大众文化,乃至同其他文学,都“隔着一江水”,保持相当的距离。这种距离并非必然是负面的,很可能有助于诗人在创作方面坚持一份独立,然而今天的中国诗人与大众之间已经太过疏离,彼此都需要更多了解。
许多读者对当代诗歌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或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诚然,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坛的黄金时代,全国上下的诗社、民间诗歌刊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的几位杰出诗人则是家喻户晓的全民偶像。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诗刊》编委林莽告诉记者,1986年四川的《星星》诗刊评选十佳青年诗人时,学生和青年人蜂拥而至,现场极度狂热,礼堂的窗户和门都被挤掉了。那时国家级诗歌刊物《诗刊》的发行量最高到达53万册,是现在的十几倍之多。几位诗人都表示,80年代的诗歌热潮有其特殊的时代原因。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 3D打印技能竞赛备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 耳鼻喉科品管圈PPT-降低鼻内镜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