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 法國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印象樂派創始者印象主義原指畫家的畫作不著重於具體精細地描繪,而強調光影微妙變化所帶來的主觀感受。德布西受印象畫派畫作的影響與啟發,音樂風格不以傳統所講究的優美旋律或完整樂曲架構為主要訴求,而追求一種聲音色彩瞬間變化所產生的音響效果。因此他的音樂在旋律架構上變得模糊不清,給人一種朦朧的印象。儘管德布西本人並不是很喜歡印象派這個稱呼,但世人還是稱他所寫的音樂是印象派的音樂。1862 年 8 月 22 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近郊小城聖杰爾曼。父親在城中經營一家瓷器店,不過在德布酉出生後不久就結束了生意, 舉家遷到巴黎並在一家公司裡擔任職員,因此德布西的幼年是於巴黎度過。 德布西祖先中有人從事農耕、有人從事工匠、也有做小生意的,但跟音樂從無任何關係,因此雖然德布西從小就顯現音樂天份,但並未引起家人注意,直到別人提醒,父親才開始讓他跟隨一位義大利音樂家接受音樂教育,不過父親從未想過要他成為音樂家,他一直希望德布西長大後能當水手,甚至曾考慮等德布西再大一點,就送他到航海學校讀書。 1871 年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德布西被送往生活費較低的坎城並寄住於嬸嬸家,在那兒遇到了蕭邦的學生弗羅維爾女士,她發覺了德布西的音樂天賦後便開始教他彈鋼琴。由於弗羅維爾女士為德布西打下了良好基礎,才使德布西能於 1873 年以 11 歲稚齡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 德布西在音樂院中學習作曲及鋼琴,曾多次贏得學校鋼琴比賽的獎項,但在樂理方面,他一直是個讓老師頭痛的學生。他很早就顯示出對非正統和聲的獨特見解,在他的作業中經常出現違反規則的不尋常和聲,這使他獲得了 傳統破壞者 的稱號。由於擁有強烈的反叛性,老師始終認為德布西是位不堪造就的學生,同學們也認為他是一個古怪、倔強而又難以相處的人。 1880 年德布西認識了柴可夫斯基的贊助人梅克夫人。並於 1881 年及 1882 年兩度前往俄國擔任梅克夫人家的鋼琴老師,他時常與梅克夫人一起彈奏鋼琴二重奏,並教她的孩子們彈琴。梅克夫人在寫給柴可夫斯基的信上時常提到德布西, 一封信裡她曾對德布西有過這樣的一段描述:他徹頭徹底是個巴黎人,活潑、有生氣,很機智也很會模仿,他對古諾的模仿尤為逗趣。 1882 年德布西以一首女聲合唱曲 春 競爭羅馬大獎但落選。隔年又以一首清唱劇 劍客 再度爭逐,獲得了第二獎。1884 年三度參賽,終於以一首清唱劇 浪子 得到首獎。按照羅馬大獎的比賽規則,獲得首獎者可以到義大利留學三年,因此德布西便於1885 年前往羅馬。由於當時留學羅馬的法國學生都被集中住在同一個地方接受統一管理,這種集體的生活方式對德布西而言實在無法接受,因此才待了兩年多,在還未完成最後學業的狀況下就逕自離開羅馬返回巴黎。 回到巴黎後結識了詩人馬拉梅,並加入馬拉梅家著名的《星期二夜晚》聚會。在那兒遇見許多位具領導地位的象徵主義文學家及印象派畫家,他們給了德布西相當深遠的影響。因為德布西所結交的象徵主義詩人都是華格納的熱烈崇拜者,影響所及,德布西曾於 1888 年和 1889 年兩度前往拜魯特觀賞華格納樂劇。 當他第二次從拜魯特回來後突然醒悟,身為法國作曲家應該要建立自己的音樂風格而不能老是屈服在德國的音樂之下,所以他一變而成為華格納的反對者。他的反對意識非常強烈,自己的作品也愈來愈趨向法國化,最後終於成為一位純然法國風格的作曲家。 1889 年巴黎舉辦世界萬國博覽會,在博覽會上德布西首次接觸到爪哇島的甘美朗音樂,他深深為這種東方異國音所著迷,使他在日後的作品中時常運用五聲音階。 1890 年德布西和嘉比 . 杜邦小姐陷入熱戀﹝在這之前,他曾與一位建築師的妻子有過一段持續多年的戀情﹞,此後數年為德布西一生中最主要的創作時期。 1893 年他的 弦樂四重奏 獲得演出機會,這是他第一首真正能引起人們注意的作品。1894 年管弦樂曲 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在國民音樂協會首演〈這首曲子是德布西根據馬拉梅的詩 牧神的午后 於一八九二年所寫〉,由於曲子呈現出充滿官能美的夢幻意境,觀眾聽得如癡如醉。德布西印象風格的作曲手法至此完全顯示並且確立。 1899 年德布西完成了另一首不朽傑作 夜曲 ,這是一首由《雲、節日及人魚》三段音樂所組成的管弦樂曲,在最後一段的〈人魚〉中,德布西大膽採用無歌詞的女聲合唱,這在當時不僅是極富創意的手法,其所表現出的神秘、縹緲的氣氛,也讓此曲更具有印象主義性格。 同年,德布西娶羅莎麗 . 德克西爾小姐為妻,她是一位來自布根第的美麗裁縫師,雖然她對丈夫非常忠誠,對妻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