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00.6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91.100.60.doc

ICS 91.100.60 H 30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 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 Accessorial material for architectural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Part 1:Thermal barrier strip of polyamide (草案) GB/T 23615.1-201X 前 言 GB/T 23615-201X《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 ——第2部分:隔热胶 本部分为GB/T 2361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23615.1-2009《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 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 本部分与GB/T 23615.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C型、空腔型等隔热条的室温横向抗拉特征值、高温横向抗拉特征值、低温横向抗拉特征值、耐水试验、热老化试验等; --将I型隔热条的室温横向抗拉特征值提高到≥80 MPa; --增加了附录D 本部分正文是参考EN 14024-2004《隔热金属型材性能要求和测试试验》中关于对隔热材料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代替GB/T 23615.1-2009 I GB/T 23615.1-201X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 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铝合金建筑型材用隔热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以聚酰胺为材料,挤出法成型的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聚酰胺隔热条(以下简称隔热条)。其他类型的隔热条可参照采用本部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 1036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GB/T 1040.1 塑料 抗拉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ISO 527.1:1993,IDT) GB/T 1043.1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GB/T 1043.1-2008,ISO 179.1:2000,IDT) GB/T 2411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GB 5237.1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基材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345 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 定义、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隔热条 thermal barrier strip 在铝合金隔热型材中起减少热传导作用并具有结构连接作用的聚酰胺型材。 3.2 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s 根据75%置信度对数正态分布,按95%的保证概率计算的性能值。 要求 4.1 分类 4.1.1 隔热条根据截面是否带有空腔(截面形状典型示例见图1)分为实心型(代号为S)和空腔型(代号为K)两类。 1 GB/T 23615.1-201X 4.1.2 实心型隔热条根据截面形状(截面形状典型示例见图1)分为I型、C型等。 4.1.3产品标记按隔热条的分类(S或K)、产品代码、截面高度(h)、材质代号和本部分编号的顺序表示。示例如下: 由聚酰胺66加25%玻璃纤维(材质代号为PA66GF25)制成的、截面高度为14.8mm的、产品代码为00001的实心型隔热条,标记为: S 00001 14.8PA66GF25 GB/T 23615.1-201X 图1a典型实心型——I型 图1b典型空腔型——C型 图1c典型空腔型——K型 图1 隔热条截面形状典型示例 4.2 成分与组织 4.2.1 隔热条的主要成分为不小于65%的聚酰胺66和25%±2.5%的玻璃纤维,余量为添加剂。玻璃纤维含量试验后,显微镜下观察隔热条煅烧后的残余---玻璃纤维,应透明、细长(图2为该玻璃纤维典型图示),玻璃纤维的长径比宜大于等于30。 4.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