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ppt说课稿.ppt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说课《故乡的榕树》说 课 提 纲 课题:故乡的榕树 中山市坦洲中学 梁瑜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工具性。 2.教学目标的定位 目标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 的乡思、乡恋 目标2:体味、借鉴散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 难点:体味、借鉴散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分析 1.激情引入,感触乡情. 1:回忆已学过的有关思乡的诗文 《故乡的榕树》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3.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2)朗读课文,思考: 1: 1——2段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怎样的情? (明确:是榕树。亲切、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2:引起作者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 (用榕树叶制成的哨笛) 3: 作者写了“那榕树”下的哪些事? 事:划“榕”船 榕树被烧 ??? 烧纸钱祈福 ??? 治癣 ??? 折树枝 ??? 乘凉 ??? 度夏夜 (2)朗读课文,思考: 4.作者借写事写到了“那故乡”的哪些人? 人:小伙伴 老人 ?????? 女人 ?????? 母亲 老祖母 ?????? 农人 “ 我” 5.作者回忆那些人,“那故乡的榕树”,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 情:儿时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 母亲、祖母——细腻深厚的亲情 ??? 农人们——纯朴悠闲的乡情 阅读小结,巩固提高. 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乡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借物抒情。 (3)分析“借物抒情”的作用 讨论,从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比较本文与这篇泰戈尔写的《榕树》 : 榕树?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那小小的孩子, 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 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 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 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作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两篇文章的异同 明确: 形式:借物抒情;榕树周围的人、事、物,抓住点滴的材料来写。(于细微处见真情) 内容: 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 《故乡的榕树》表达的感情更深广。 总结: 借榕树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作用: 1.榕树是联系文章材料的线索; 2.借物抒情——情感含蓄化; 3.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情感具体化。 4.延伸拓展,提高能力. 通过诗歌加深对“借物抒情”作用的体会。 乡愁 (席慕蓉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5.课时小结 作者在住所附近的榕树下,吹“榕叶”笛,看儿子在榕树下与狗戏耍,这充满童趣的场景想到了自己童年记忆中榕树,不由的沉浸在儿时的记忆里,然而儿时故乡的种种美好,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去了,一下子回到了清醒现实,由景生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家乡,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铭记这点点滴滴,因为爱这点点滴滴,就是爱家乡。 6.课后作业 想想说说,假如你离开了家乡,哪些事情,哪些景物会让你深深怀念的?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怀旧文章。 7.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借物抒情) ??????? 事???? 人????? 情 ?????划“榕”船——童年伙伴——友情(天真无邪) ?????求“榕”神——母亲祖母——亲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