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费的城市”与“边缘”的“她们”.doc
“消费的城市”与“边缘”的“她们”
——转型社会中进城家政女工生存境遇研考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育、范文、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杨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 610072)
【内容提要】中国的家政服务业进入市场运营已近20年。然而,被誉为阳光产业的家政行业始终困陷于劳务人员短缺的“瓶颈”,“保姆荒”已荒了10数年。长期以来,城市并未认真看待“进城家政女工”承受的“行业非正规化”带来的劳务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城市的市场立场对弱势者不公、市场话语一直压抑并创伤着从业者心理等问题。而且,今天家政服务的雇佣关系中,仍然残存着许多等级制度的陈陋旧习。只有“处于失语状态的保姆们”的劳动价值、劳动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制约她们发展的问题一一解决,雇佣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谋求整合,家政服务的劳动岗位才可能对求职者产生“磁力”,家政服务业也才可能最终度过“荒情”,名符其实地成为益国益民的“阳光产业”。
【关 键 词】进城家政女工 性别等级 市场话语 社会公平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家政业就开始了市场运营。不过,被人们誉为阳光产业的家政业始终没能发展成熟,没能突破劳务人员短缺的“瓶颈”,“保姆荒”已经荒了10数年。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的家政供需失衡还在加剧:2004年,上海和广州的需求缺口各约10万,深圳和北京各约6万;到2005年,上海的需求缺口飚升至60万,深圳上升到30万,北京增至10万,广州仍有6万;到了2006年,北京、深圳仅新春一季需求缺口已达到10万,上海全年又新增了25万,广州新增需求也升至7万,[1] 全国的保姆市场形成了约达5000万之巨的劳务缺口。起初,市场对“服务”的“需求”曾使人们欢欣鼓舞。因为,需求即机遇,意味着家务劳动社会化时代的到来和家政业可能创造的消费契机。而且,“保姆荒”又恰逢“民工潮”:正当城市为“脱荒”感到烦恼的时候,农村又正好闲置着数千万需要向城市转移的女性剩余劳动力。于是,在一些经济相对滞后的内陆大省,政府和一些民营企业开始联手开发人力资源——到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组织妇女进行家政服务的技能培训。然而,各省以“家政服务”为岗位目标的劳务输出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保姆荒”让一些省份在尝试开发人力资本市场时其“投入”与“产出”远远不能相抵与平衡——庞大的培训规模与少得不成比例的输出结果。
农村女性的劳务输出始终没能如城市预期的,成为补充城镇家政劳务空缺的目标群体。今天,在中国的1.2亿农民工中,女性约占30%,达到了3600万的人口规模。[2] 然而,即便在女性民工最多的四川省,其624万女性民工中,进入家政行业的还不到10%,反之,仅流向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女工则达到了364万(占58%),她们大多选择了工作环境差、不签订劳动合同、薪金低、加班加点、其人身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或工场。[3] 近年来的一些调查也显示:新近进城的年轻女性(16~20岁),80%选择了在“血汗工厂”枯燥、单调、繁忙的流水线上效力;余下的20%则流进了城市的服务业,其中,进入餐饮、理发、洗浴、住宿等休闲娱乐行业的几乎占了全数。今天,“保姆”已不再是谋求职业的农村女孩进城后的选择。
一、“城”中的“他者”和“家”中的“外人”
其实,中国城镇现有的1500万家政女工中,半数以上为外来打工者。可以说,是进城家政女工支撑着中国家政行业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家政业发展的近20年中,由于行业非正规化自身的缺陷,进城家政女工一直被排除在劳动权益的保障之外,蒙受着牺牲和损失。而且,种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行业化、制度化话语始终把强调服务质量和优化行业水平作为宗旨、目标,极少过问从业者的状况、境遇,避开了家政服务过程中令劳动者“寒心”的诸多问题。
一些研究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家政服务的雇佣关系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情形:1.雇主与从业者建立了“亲情互动”的“依赖”关系的(约占10%)。即:雇主资助年轻的保姆完成“继续”教育、留给年长的保姆养老金、为保姆的子女支付学费、为保姆病弱的亲属捐钱捐物等,而且,如此予保姆亲情和温暖的均不再是“孤例”;同样,家政服务员中也不乏处处为雇主着想,实实在在为雇主担当,被雇主视为亲人去依赖的好保姆。2.雇佣关系更倾向于“理性”性质的(约占80%)。即:“雇主为了留住好保姆”开始关心和尊重服务人员,“保姆为了留在好人家”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雇佣双方在“同构”的“合作”氛围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基于对对方的需要,双方自行化解矛盾,并相安相存。3.关系极为紧张,属于“矛盾冲突”型的(约占10%)。即:雇主打骂虐待保姆,造成人身伤害的;雇主“看不惯”保姆,百般挑剔、苛刻,使其无所适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