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课堂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
历史课堂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大九 祝亚云
质疑是正确 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先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是十分重要的。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 学习 兴趣;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发展 其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学习。作为 历史课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断质疑,同时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和努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质疑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力求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敢于质疑。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教态要 自然 ,笑脸相迎,热情大方,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在人格上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优劣而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仅照顾到经常质疑的同学,而且要消除那些很少提问或不提问的学生的紧张情绪,使这部分学生敢于质疑。
2.要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当时质疑,可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解,随时陈述自己的疑惑或见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质疑释疑的场所。
3.激励勇气,引导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学生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那么他会更积极更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激发起更大的学习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毫无价值,也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还要制止有些人的讥笑。而对于善问者,当然要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质疑。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归类比较,诱发求异思维
古今中外的历史有许多相似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相似之处,作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契机。在对他们归纳和比较过程中,认识事件和现象的本质,感悟历史的独特作用。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狭隘的爱国主义意识只能固步自封,丧失对外交流的机会,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十一届三中会后,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开放的意识、博大的胸怀与世界各国主动交流合作,互利互惠,我国的综合围力不断加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备世界意识,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再如,从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德之崛起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是当务之急,是恰当的国策。学生以史为鉴,用发展的眼光为民族的振兴献计献策。
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要让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还要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对于同一问题,教师要精心备课,寻找知识的突破口,进行启发诱导,教会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发散思维,实践教学中可以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
例如“辛亥革命”,这是初高中教科书都出现的知识,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备课时预设好如下几个递进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阐述:a在辛亥革命时期,旧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b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c在辛亥革命时期,完成了哪些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d综合以上内容,系统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和教训是什么?
上述递次推进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求异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问题
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一节时,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设计问题:
“假如太平天国打败了清王朝,中国社会又将怎样发展?是按照《资政新篇》设想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按照《天朝田亩制度》设想出现一个空想农业社会主义,还是出现一个崭新的封建王朝”?
引导学生依据时代背景、农民阶级的阶级特征、两个纲领的特点和局限性、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等,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了一个总结。这就避免在常规教学中,单纯、枯燥地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要顺畅得多。教师为学生打造了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