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不仁,臣不忠(节录).doc
君不仁,臣不忠(節錄) 韓非子
古者有諺曰:「為政、猶沐也,雖有棄髮,必為之。」愛棄髮之費,而忘長髮之利,不知權者也。夫彈痤者痛,飲藥者苦,為苦憊之故,不彈痤、飲藥,則身不活、病不已矣。
今上下之接,無子父之澤,而欲以行義禁下,則交必有郄矣。且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長利也。故父母之於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
今學者之說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愛之道,是求人主之過父母之親也,此不熟於論恩,詐而誣也,故明主不受也。聖人之治也,審於法禁,法禁明著,則官治;必於賞罰,賞罰不阿,則民用。官治則國富,國富則兵強,而霸王之業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挾大利以聽治,故其任官者當能,其賞罰無私。使士民明焉,盡力致死,則攻伐可立而爵祿可致,爵祿致而富貴之業成矣。富貴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此謂君不仁,臣不忠。則可以霸王矣。
一、簡析
儒家主張以王道仁治國;法家則崇尚霸業,以法治國。兩家主張迥然不同。本文論法家治國之道,認為人主如欲富國強兵,成就霸業,必須厲行法治,信賞必罰作者同時批評仁義之說詐誣不足為法,其主要的觀點如下:人性本惡,利可御民人皆有私利之心,若人君能誘之以利,則可以統御臣民,善推政令。父母與子女關係至親,尚計算日後私利,以致產子則賀,產女則殺。
人君與臣民之間無骨肉之親,利在則合,利去則離,若能賞罰無私,誘之以利,臣民即能戮力為國。
貴法賤仁,霸王之道
人君治國,須明法禁,必賞罰,如此則國富兵強,霸業可成。
人君以法治國,初或嚴苛難從,然而良藥苦口,實乃補弊起廢之善策。
法禁審則賞罰明,賞罰明則民盡死,民盡死則兵強主尊。於是上下相得,君人高枕。至於仁義之說,乖遠人情,特以「詐而誣」非之。
二、想一想
假設你是戰國時代的君主,你會採用韓非的治國嗎?為麼?
韓非「聖人之治也,審於法禁」的觀點,頗有法治精神,然而中華文化傳統卻薄法崇儒,你認為理由何在?
三、活動
假設孟子與韓非同時,孟子看了韓非這篇文章後,對其中觀點大不以為然,欲與韓非辯論治國之道,兩家弟子也希望助老師一臂之力,一顯辯才。試組成「孟子聯隊」及「韓非聯隊」,以「仁治勝於法治」為題,進行辯論。
2
《郁文華章─中華文化學與教資源套》:「選篇分析」 編號︰28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