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风暴的教训与启示—一个生命伦理的角度.doc

和平风暴的教训与启示—一个生命伦理的角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平风暴的教训与启示—一个生命伦理的角度.doc

和平風暴的教訓與啟示—一個生命倫理的角度 尉遲淦 輔英科技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對我們而言,民國九十二年所發生的SARS風暴無論在過去曾經掀起多大的驚滔駭浪,到了現在早已成為歷史的過去。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回顧這個事件呢?這樣的回顧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說真的,我們如果沒有給一個清楚的答案,這種回顧的作為就很難繼續進行下去。所以,為了讓回顧的作為能夠順利進行,我們需要先給這個問題一個合宜的解答。 那麼,我們要提供哪一種答案才算合宜呢?一般而言,大家都容易把回顧的重點放在當時的人為缺失上。為什麼大家會把回顧的重點放在這裡呢?這是因為這種人為的缺失最容易在事件的發展中被暴露出來。例如當時封院的決定是否正確的問題,我們在事後就很容易看出答案。事實上,當時如果沒有做出封院的決定,那麼有關SARS的疫情可能就會繼續擴散。這時,我們就會陷入更大的風暴中。不過,由於當時封院的決定,使得SARS的疫情沒有繼續擴散下去。現在,我們都很清楚知道這種限制範圍的圍堵策略是正確的。雖然如此,我們發現只有 正確的決策是不夠的。因為,從當時的經歷來看,封院的決定雖然控制了SARS疫情的擴散,但是在缺乏配套措施確實配合的情況下,SARS的疫情卻在和平醫院當中擴散開來。對當時和平醫院的人來說,這種責任的過度賦予是一種不公平的事。可是,站在避免SARS疫情擴散的立場上,這些政府的決策者當時認為這是無可奈何的事。現在,我們就很清楚知道這些不幸後果的發生不是無可奈何的事,而是配套措施不足的結果。所以,如果真的要追究責任,那麼他們是很難逃避這樣的責任。 可是,這種回顧的方式對我們有意義嗎?對我們而言,我們並不是當時的受害者,也不是未來遭遇類似問題的決策者,更不是有關事件的研究者,而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站在參與的立場上,我們實在很難從上述的回顧方式中產生興趣與得到啟發。因為,我們只有在成為受害者、決策者或研究者時才會對類似的回顧產生興趣與得到啟發。那麼,我們要怎麼回顧才能產生興趣與得到啟發呢?對我們而言,這種回顧的方式不是別的,就是從我們切身的立場出發。換句話說,就是從個人參與的角度出發,看我們如何在這樣的事件衝擊中安然度過?因此,我們需要省思當時個人在面對SARS風暴的一些生命問題。只要我們可以找到合適的面對方式與因應方式,那麼這些問題就有解決的可能,而我們也自然能夠安然度過類似的挑戰。 首先,我們發現個人在面對SARS疫情時認知錯誤,誤以為SARS的疫情就像一般疫情那樣很快就會自動消失。沒想到這樣的疫情不但沒有很快自動消失,反而越演越烈,甚至於成為威脅個人的致命疾病。等到這個時候,大家唯一有的反應就是慌亂。因此,未來如果我們不希望重蹈覆轍,那麼就必須調整我們面對疾病的心態,不要誤以為所有的疾病都像過去的疾病那樣可以控制。實際上,在醫療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發現一個新的現象,那就是疾病不是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變得越來越容易控制。相反地,疾病的演變在醫療科技的對抗下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所以,我們在面對新的疾病時不要太相信醫療科技的效果,而要抱持戒慎恐懼的態度,不要認為疾病是很容易控制的。經過這樣的心態調整,我們未來在遭遇類似疾病的風暴時就可以比較有信心的度過,才不致於陷入莫名的恐慌當中。 其次,我們對於死亡具有錯誤的認知。在這一次的風暴當中,我們發現一個致命的因素,那就是SARS所帶來的死亡威脅。對一般人來說,只要不是和死亡沾上邊的事情,我們通常都不會太緊張。但是,只要事情和死亡沾上了,不管事情的大小,大家都會很緊張。因此,當和平醫院宣布封院時,大家發現自己突然被關在SARS的死亡陰影當中,不知何時才有脫離的機會?這時,在和平醫院裡面的人就變得人心惶惶,不再有能力冷靜面對。那麼,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我們的理解當中,人不是都會死的嗎?既然人都會死,那麼死於何時何地應該都沒有問題才是。可是,根據和平醫院裡面人的反應來看,人死於何時何地是有問題的。一個人如果已經老朽,安然逝於家中,那麼我們雖然不願意卻還可以接受這樣的死亡。但是,一個人如果還沒老朽就死在醫院,而且死於SARS,那麼我們會認為這樣的死是不好的。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死於這樣的時地情境當中。就是這樣的認知與心態,讓和平醫院裡的人在封院時出現這麼強烈的反應,認為整個社會都棄他們於不顧。 未來,如果我們不希望再陷入這樣的混亂當中,那麼就需要重新調整我們面對死亡的認知與心態,這樣才不會繼續陷入混亂之中。那麼,我們要怎麼調整面對死亡的認知與心態呢?根據我們的研究,這種調整的作法就是要把死亡從偶然發生的認知轉向必然發生的認知。不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