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开题报告PPT【荐】.ppt
论文开题报告 答辩人:=== 专 业:教育学 《论中国古代三类家 族教育的异同》 论文题目—— 目录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进度 一、选题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并附参考文献) (一)研究意义 1、家族教育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从对比中发现家族教育的内涵。纵览家族教育的研究,多是从一个具体家族的实例或是一个群体如魏晋南北朝的家族进行研究,没有从宏观上来对这些家族进行一个细致的分类。 2、家族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总结与继承。 3、家族教育能弥补了当今社会过于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弊端,研究家族教育能够唤起对家族教育的重视。 4、家庭教育承担着道德传承的重要作用,研究家族教育有助于总结我国古代优良的家族教育理念,灌输到现代家庭教育中去。 5、家族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当今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族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加以解决的。 一、选题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并附参考文献) (二)研究目的 1.理清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之间的异同。 2.对三类家族教育的原因、特点与作用进行剖析。 3.能对当今社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研究关于家族教育的论文约有一百七十余篇,其中涉及到本课题 的约有三十余篇。在这些论文当中,最重要的是党明德先生的《古代家族教 育》著作。综合而论,目前我国研究家族教育的论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一个家族或者是一类家族教育的研究。 2.注重对文人士族家族教育的研究,忽视对商人家族和客家人家族教育的研 究。中国古代虽然是一个“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对士人非常重视,因此 研究者对文人家族教育的研究也非常多,特别是以文人士族较为兴盛的魏晋 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家族教育为主。 3.注重从历史文献及家训中来研究家族教育。研究我国古代的家族教育,主 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历史文献着手,一个是从流传下来的家族人和家训 着手。 4.侧重于纵向的总结,缺乏横向的交叉比较。研究者多是对一个家族教育的 历史沿革的记述,而缺乏对家族教育同类或不同类别之间的比较。 【1】传统居民字饰中的家族教育意蕴.江净帆.中华文化论坛.2010(2) 【2】从《文心雕龙》中所涉及文学家族看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郭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6) 【3】从岳飞的素养看宋代的家族教育.安国楼.河北大学学报.2007(3) 【4】杜氏家族教育的思想渊源.杜君芳.教育前沿.2010(9) 【5】对于中国传统家族教育的资源评估与文化解读.刘德龙.山东社会科学.2008(10) 【6】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胥文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7) 【7】家族与家庭教育:宋明理学的观点及其实践.张学强.宁夏大学学报.2009(11) 【8】简析清代江南的家族教育.钟春翔.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1) 【9】晋商常家的家族教育.白明东.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7) 【10】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陈祥龙.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 【11】客家人的家族教育.安国楼 【12】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李浩.西北大学学报.1998(2) 【13】眉山苏氏家族教育探析—以三苏时代为中心.马斗成、李希运.史学集刊.1998(3) 【14】明清山西商人家族教育制度初探.乔南.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三)参考文献 【15】明清时期晋商家族教育浅析.王秀玲、万强.历史教学.2007(4) 【16】明清新城王氏家族教育探析.何成.学海.2002(1) 【17】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蒋明宏.曾佳佳.社会科学战线.2010(4) 【18】试论流坑董氏家族教育的科举性与家族性.尧新瑜.抚州师专学报.1998【19】宋代家族教育述论.宋三平.南昌大学学报.1996(3) 【20】宋代延陵南山吴氏家族教育述略.胥文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21】桐城张氏家族教育传统试探.李浩.民俗研究.2006(3) 【22】魏晋南北朝妇女与家族教育的历史考察.张白茹.江淮论坛.2003(1) 【23】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李必友.安徽师大学报.1999(5) 【24】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思想的特色.刘建河刘海丽.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5】颜之推《颜氏家训》的说理方式初探.秦元.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6】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教育探析.赖燕波.学术交流.2011(1) 【27】中国家族教育的历史重现.王其和.东岳论丛.20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