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性评价.ppt

实验七 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性评价.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七 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性评价.ppt

实验七 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性评价 实验类型:设计型 指导教师:赵文霞 前言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汽车排出的CO、HC、N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对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进行监测并对其污染特性进行评价是大气污染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 掌握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方法; 掌握粒度分布仪测定颗粒物中粒度分布的方法; 通过对比道路交通与远离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度分布,对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性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器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测定其粒度分布。 本方法适合于用大流量(1.1~1.7m3/ min)或中流量(0.05~0.15 m3/ min)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mg/m3。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本实验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稀滤膜。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6)激光粒度分布仪 (7)超声波分散器 四、测定步骤 1、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集与浓度测定 (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2)采样: ① 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② 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平衡室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记录下平衡温度与湿度。采用放置于平衡室内的天平称重,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质量,将其平展地放在滤膜盒中。 ③ 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绒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④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绒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袋中。 四、测定步骤 (3)尘膜的平衡及称重: 尘膜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温度、湿度下,平衡24h。然后称重滤膜,记下滤膜质量。 (4)计算 式中: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 2、 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测试 采用BT-9300H型激光粒度分布仪进行粒度测试,测试前先要将样品分成两分(十字法),分别与纯净水和乙醇(约40ml)配合配置成悬浮液,加入适量分散剂(乙醇中不必放分散剂),搅拌均匀,放入超声波分散器中进行分散。 2、 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测试 取一只干净的清洗过的样品池,手持侧面,用专用注射器抽取蒸馏水注入样品池中,蒸馏水高度达到样品池高度的2/3左右,用纸巾将外表面擦干净,将有标记的面朝前,插入到仪器中,压紧搅拌器,盖好测试室上盖,打开搅拌器开关,启动电脑进行背景测试。 2、 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测试 达到最佳测试效果后用专用注射器从烧杯底部向上吸取悬浮液,放入样品池中,高度达到样品池黑点高度左右,插入到仪器中,压紧搅拌器,盖好测试室上盖,打开搅拌器开关,然后测量其浓度。当浓度大于规定值时,则可以向样品池中再注入少量介质;浓度小于规定值时,可以从烧杯里重新抽取适量样品注入样品池中,最后保存。 五、数据记录 表1 颗粒物采样记录(同时记录车流量) 市(县) 监测点 五、数据记录 表2 颗粒物浓度分析记录 五、数据记录 表3 颗粒物粒径分布测定结果记录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道路交通与远离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是否超标(二级标准)?对比二者的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2、对比分析道路交通与远离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3、总结测试区域道路交通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特性。 七、参考文献 1、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蒲恩奇,任爱玲编.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奚旦立等编. 环境监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赵文霞,任爱玲编.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 河北科技大学,1999。 注意事项: 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