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突泉县退牧还草规划.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泉县十二五退牧还草建设工程规划 一、 基本情况 1、 自然概况 突泉县位于自治区东部,东经120°43′45″—122°10′00″,北纬45°11′53″—46°5′12″。西部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东部与吉林省洮安市为邻。南北长113.5公里,东西宽40公里。处于典型草原地带,气候干旱少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将利用过渡、沙化严重的草场围封起来,进行禁牧,减轻草场放牧压力,使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突泉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北部多山,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地势平缓,西北部最高点海拔1392.1米,东南部最低点185.5米。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3.1%,丘陵区占40%,平原区占26.9%。 1.1、 气候条件 突泉县气候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6℃,一月份平均气温-15.9℃,七月份平均气温21℃,平均降水量369mm,集中在6-8月,年蒸发量1972.19mm,是降水量的4.93倍。无霜期126天,年日照时数2880.7小时,≥10℃的活动积温2235-2892℃,年平均风速每秒5.1米。 1.2、 土壤条件 突泉县土壤有暗棕钙土、栗钙土、草甸土、黑钙土、黑土、沼泽土等六大类,土质相对比较肥沃。 1.3、 水资源 本区由于依靠大兴安岭,河流较多,境内有蛟流河、他克吐河、哈拉沁河、大额木特河、小额木特河等8条河流,流域面积为5588平方公里,还有较多封闭式碟形洼地和水泡子。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埋藏浅,水质较好,适合于农田灌溉和草场灌溉。 1.4、 草原植被 突泉县草原植被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森林、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天然草原建群种主要有羊草、针茅、地榆等,草群较高,草质较好,是良好的割草场和放牧草场。南部平原区大部分草场已被开垦为农田,仅有零星小块草场分布。由于草场利用过渡,退化沙化较为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2 、 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为720万亩,耕地面积217万亩,草场总面积为33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76万亩。全县辖6乡6镇,188个行政村,总人口30.9万,农村人口24.7万。全县家畜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农牧民既有种植业经验,又有养殖业技术,全县人均收入在2800元左右。 3、 草原生态现状 全县共有土地面积720万亩,草地面积33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6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3%。由于近年来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草群组成和结构变劣,草地植被稀疏,草质变差,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草地生产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退牧还草实施情况 突泉县的退牧还草工程于2003年开始实施,总规模为210万亩,补播80万亩,国家累计下达工程投资4704万元,项目涉及全县12个乡镇,1147户,4462人。突泉县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通过县、盟区三级验收,建设工程质量达到了自治区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验收标准,外业围栏安装质量较高,补播效果合格,内业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1、工程取得的成效 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实施以来,突泉县“立草为业、科学养畜”的观念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通过退牧还草、发展舍饲养殖业,使突泉县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经济得到较大改善,提高了农牧民生活水平。 1.1生态效益 全县退牧还草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使自然植被得以休养恢复,动植物多样性得以保护。根据2003—2008年各项目区的监测结果,植被盖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70%,草群高度由原来的33厘米提高到现在的70厘米,亩产干草由原来的4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95公斤,草群结构、动植物种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在宝石镇项目区植物种类由原来的牧草品种单一增加到目前的多种,特别是优良都可牧草增多,在该项目区多年不见的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又逐步的多了起来。这些都说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2社会效益 1.2.1、突泉县畜牧业建设的主体是草原,关键是畜牧业,出路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牧还草、发展舍饲畜牧业,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原,既抓住了主体,又抓住了关键,还在结构调整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种养结构的调整,从过去单纯的放养畜牧业及单一种粮的格局调整为发展舍饲养畜、肉鸡养殖、蔬菜大棚等各项设施农业上来,使农牧业经济趋于更协调、更合理的向前发展,实现了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以种促养、以养增收,不仅使种植业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三元结构,而且加大了优良牧草在种植业中的比重。高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舍饲养畜、快速育肥出栏、优良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