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ppt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4月 1980年三部有影响的著作 James, Carl. Contrastive Analysis (1980) Fisiak, Jacek (ed.). Theoretic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1980) Hartmann, Reinhard R.K.. Contrastive Textology: Compar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区分宏观和微观 现在有必要进一步区分出微观语言学与宏观语言学。除了弗斯(1951)等少数例外,20世纪的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只是对语言符号的描写,而不关注这些符号的使用,也不关注这些符号所承担的信息如何受到语境的影响。对比分析采取的也是这样的研究方式。但是最近人们却越来越注意到语境对信息及其意义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关注宏观语言学。这里我不想对这一重点的转移作出解释,但不妨指出,这一转移与人们对语义学、对社会语言学、对话语分析、对言语行为理论与对民族学方法论的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是同步的。(James 1980: 27) 向“纵向”和“横向”拓宽 上节所述可以使我们看到宏观语言学的某些特点: 1) 关注交际能力而不是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 2) 试图从语言外部来描写语言行为; 3) 寻找语言组织中比句子大的单位。 总而言之,范围的扩大从纵向来看是寻找大的单位,而从横向来看是将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这一扩大已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果,其一是在形式层面,讨论句子如何组成更大的、超句子单位亦即篇章的问题,其二是在功能层面,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这就是话语分析的领域。(James 1980:101-102) 强调理论性 将对比语言学从被迫为应用语言学服务的境况中解救出来,成为比较语言学下的一个独立学科,这一趋势现在正在形成。(Fisiak 1980:3) 如果对比语言学从必须为教学服务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它就能更自由地开发它的理论原理,从而从总体上为语言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比语言学理论上的结论有助于语言类型学和语言普遍性的研究,对具体语言和语言结构的对比描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具体语言及其结构特性。(Fisiak 1980:4) 对比篇章学的应用范围 (Hartmann 1980:41 ) 1980年后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发展 Krzeszowski, Tomasz P. Contrasting Languages: The Scope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1990 Connor, Ulla. Contrastive Rhetoric: 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1996 Oleksy, Wies?aw (ed.). Contrastive Pragmatics. 1989 Chesterman, Andrew. Contrastive Functional Analysis. 1998 Chesterman的贡献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总结。 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西方两种“对比研究”的首次合流。 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从意义出发”的比较方法的复苏。 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更深的开拓。 吕叔湘的题词 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 见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1990 赵元任的名言 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见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1990 90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著作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1993)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1997) 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1997) 熊文华《汉英应用对比概论》(1997) 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1998) 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1999) 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1999) 罗选民等《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2001) 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2001) 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2001) 施康隆(Ron Scollon)《汉英篇章对比研究》(2000) 90年代以来的英汉对比论文集 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1994 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1998 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2000 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2002 杨自俭(主编).英汉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