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崧中学《狂人日记》ppt课件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尔崧中学《狂人日记》ppt课件2.ppt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半个世纪以前,发出了来自铁屋的呐喊,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新时代。 绍兴 为父病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四处忙 南京 求新知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开眼界 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欲救民 东京 搞文艺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唤民众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泻忧闷 北京 应索稿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挥战笔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1、翻译小序。 2、提问: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写作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一、在写作上 1、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 2、有了小序,小说开头就可以省掉对“狂人”的有关情况(他是谁,得了什么病症,结果怎样等)的许多交代,可以直入正题,并能使我们对小说的语言“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以及小说既是日记体,而又“不著月日”的特殊表现方式感到真实自然,易于接受。 二、在内容上,对整篇小说具有提示作用: 1、交代了“狂人”所患病症系“迫害狂”。 2、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的道路。 因而,小序对小说表现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 文言文的题叙,是用写实的手法来写的。 《狂人日记》运用了两套文本 文言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 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 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吃人的网络结构 :赵贵翁——古久先生——狼子村······ 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仁义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 (三)狂人的形象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 (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 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识流向 更有真实感 “迫害狂”作为叙述主体 突破传统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小说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完全陌生的审美视界。 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构成小说的骨架、血肉 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构成小说的灵魂 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 鲁 迅 课件制作:广东省紫金县尔崧中学高二级语文备课组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1893年离家到南京求学,1902年赴日本留学 ,1909年回国 。鲁迅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他在《自题小像》一诗中表达了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正是这种情感驱使 ,鲁迅为了中国的维新而去日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回国后奋身投入了辛亥革命的宣传活动,甘当新文化运动的一名小卒,20年代后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大声呐喊。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 (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黯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诗稿.自题小像>

文档评论(0)

dengyuan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