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进一步完善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pdfVIP

浅谈进一步完善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02 文艺生活 LITERATURE LIFE 文化研究 浅谈进一步完善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王显扬 (贵州省黔东南州文化馆,贵州 黔东南 556000) 摘 要院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很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保存比较完好。由 于我州苗侗民族基本没有文字,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主要靠口传心授,自古以来,老年人传歌,小孩学歌,青年人唱歌在苗乡 侗寨尉然成风,但现在的小孩上学校学现代文化,青年人外出务工,民族文化已无人继承和传唱,而且目前这些文化传承 人大多年岁已高,一旦他们离世,将永远的带走他们记忆中的一切。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新的课题。因此,民族 文化抢救工作已亮起了红灯,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时间非常紧迫,责任非常重大,意义非常深远。 关键词院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5-0173-02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 动,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了民族民间文化。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 展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援与民族根基,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传承、保 旅游业的兴起,黔东南不少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渐呈兴盛之 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的今天,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势。如从江县以“侗族大歌节”为契机,积极营造“侗歌之乡”文化 面临新的课题。现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 氛围,要求全县每位干部至少学会唱一首侗歌,会跳当地侗族 承与保护措施。 “多耶”舞,并且在节日期间和正规场合穿戴少数民族服装。干部 一、抢救、保护和传承我州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必要 群众自觉树立起热爱“侗歌之乡”、宣传“侗歌之乡”、建设“侗歌 性和紧迫性 之乡”的理念。 1.我州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内容丰富,保存完整, 民族歌舞及乐器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华。除了在全州建立 。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区,其文化种类包括了苗歌、侗歌、侗戏、 一批民族文化基地,以点带面使民族文化得以持续利用外,全州 阳戏、叙事歌、山歌、民谣、敬酒歌、祭祀词等,其内涵涉及到情感 还要求各县(市)每年都要安排资金,补贴村寨芦笙场、踩歌堂等 交流、伦理道德、精神信仰等等,尤其是我州作家创作的侗戏《珠 活动场所的建设、改造。 郎娘美》,苗族歌舞剧《仰阿萨》其文化艺术价值可以与《梁山伯 为更好地挖掘、整理和保护民族文化,州委、州政府建立起 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是苗侗民族文学艺术创作 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激励机制。鼓励民间歌师、舞师、墨(建筑)师、 史上空前绝后的艺术精品,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学 工匠(艺)师等文化传承艺人及民族民间演出队伍,走乡进寨,弘 术价值,因此,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对我县来说意义非常 扬、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并由县(市)和凯里经济开发区 深远,工作十分重要。 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贴。民族传统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2.随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代文化的普 因此,2003年起,自治州逐步完善了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体系。他 及,少年儿童慢慢放弃传统文化学习,青年人纷纷外出务工,也 们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大、中(职校)、小学教育网络,列为学生素 没有机会接触或欣赏到本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缺乏了解,缺乏 质教育考察内容,让民族歌舞、民族音乐、民族刺绣等走进课堂, 兴趣,缺乏体验,缺乏认同感,最终将彻底抛弃,鉴于此,抢救、保 使之得以保护和传承。 护和传承我州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文化部门义 锦屏县平秋镇和颜洞乡创办了 “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艺术 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这项工作十分必要。 业余学校”,开设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