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烘托反衬鉴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比烘托反衬鉴赏.ppt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烘托、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相生)、工笔描摹、白描(简笔勾勒)、对比(古今、今昔、正反、前后)、 衬托(又分正衬、反衬,正衬又称渲染,反衬包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角度(如细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 赋、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 1、对比 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虽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的,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衬托(正衬、反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 正衬: 用相同或相关的事物来衬托, 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昔日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美丽景象反衬出羁留汴梁的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悲怆:乐只在梦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元好问《颖亭留别》 以鸟之悠悠反衬思归春内心之急急。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3.渲染和烘托——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李白《听蜀僧睿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听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末两句写由于专心听琴,不知不觉间,碧山已为暮色笼罩,秋云也重重地暗下来。它从一个侧面烘托出蜀僧睿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不凡。 4.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 * *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根据答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