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篇导论_大学语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篇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解题:语言艺术的形式之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自己有个习惯,阅读一篇东西先看语言怎么样,语 言好,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文章,但也肯定不会太差,便可一读。的确,好的作 品应当是由美的语言构成的。曾经有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习惯于将语言仅视作 写作的工具,认为它应当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20 世 纪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向此类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这些 理论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现实是被语言创造的,而人正是在语言中进行独特 的发明和创造的动物。语言是为一切进入它的人设定主体位置的象征秩序,作为 先在系统的语言对作为创造活动的言语有规定作用和制约作用。因此,一种表达 方式不仅渗透着与之相联系的思维与文化模式,而且意味着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 阐释。进而,有学者把文学看作是语言的审美操作,希望透过揭示语言的创造性 力量来理解文学自身的规律和个别作品的完整性。这样,我们过去称为艺 形式 的语言本身便构成作品的内容和审美的对象。 古往今来,优秀作家总是把展现语言的魅力视为写作的最高追求。杜甫说: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典型地反映了作家们对语言之美的不 懈追求。对于读者而言,领略文章的语言之美,不仅是我们从阅读中获得艺术享 受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把握作品内涵和学习表达艺 不可或缺的切入点之一。 美的语言,首先应该是声韵谐和、琅琅上口的语言。汉语以声调区别意义和 以音节为基本书写单元的特性为形成汉语表达中独特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创造 了条件,也为汉语书写传统中一系列以讲求节奏旋律美为形式特征的文体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诗、词、歌、赋、曲、骈文等文体的繁荣显然与汉语写作中对语音 之美的追求息息相关,其中尤以赋和骈文两种具有严格音韵规范的特殊文章样式 的重要地位 显出汉语文本对音韵及形式美的高度重视。 音节的长短,构成汉语语音的节奏。单音节词与单音节词搭配,多音节词与 多音节词呼应,可以构成整齐的节奏,而整齐的节奏可以造成语言的均衡之美。 这正是从古到今的汉语写作都不懈追求的一种境界,从先秦的 《诗经》、《楚辞》 到汉赋、乐府、六朝骈文、唐诗宋词莫不如此。 整齐的节奏可以构成对偶和排比。《诗经 ·采薇》中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较早的对偶句典范,被誉为 《诗经》中的名句。 作品在匀整的句式中,以昔比今,以乐比哀,加上叠字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凄婉 的旋律。《文心雕龙 ·知音》虽为以论证说 为宗旨的文字,却通过对仗排比的 巧妙运用,使文章呈现出雄辩滔滔、铿锵抑扬的气势。且看下文: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 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 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这里排比与对偶兼用,可谓气势酣畅,音韵迭宕有致。另如江淹的《别赋》、 韩愈的 《进学解》亦异曲同工。 现代文虽无对节奏的严格规范,但作家们仍不失时机地运用类 的技巧。例 如鲁迅 《伤逝》之开篇——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 为自己。”“悔恨和悲哀”、“子君”和 “自己”,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节奏整齐, 语调均匀和谐。又如郁达夫 《故都的秋》:“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 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 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此中 “陶然亭的芦花”与 “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 虫唱”与 “玉泉的夜月”对偶,而五个词组又构成排比,节奏匀称,旋律婉转, 突出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缱绻思恋。冰心的 《往事》更是以“今夜的林中”为主 旋律,导引出连续4 小节的排比句,一气呵成,烘托出林中月夜的凝静,超逸与 庄严。 聪明的作家不满足于语音的整齐,他们常常在整齐的节奏中又来上一点小小 的变化,结果是语音既匀称而又不呆板,匀衡里平添了几分变化之美。如《知音》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 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 若衡,照辞如镜矣。” 长短句式交替自如。又如鲁迅 《野草 ·题辞》:“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 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这段 话里 “明与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