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茶叶产业发展历史与展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陵茶叶产业发展的历史与展望 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陵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区之一,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一是茶祖在茶陵。战国时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就将口头流传的茶的起源记载了下来:“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唐以前称茶为荼)而解之”。这在《史记》、《淮南子?修务训》等其他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均为世人所公认。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发生在“茶山”,即茶陵的云阳山。这在清代陆廷灿的《茶经》中记载得很清楚,书中写道:“长沙茶陵州,地居茶山之阴,因名。昔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茶山,即云阳山,其陵谷间多生茶茗故也。”云阳山和炎帝陵可证“茶祖在茶陵”。二是饮茶始于茶陵。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是我国把茶作为饮料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因为“茶祖在茶陵”,所以推而言之,饮茶始于茶陵。三是茶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茶陵,即茶山之陵。据文献记载,茶陵开始因为产茶而被称为茶乡,后因炎帝“崩葬于茶乡之尾,是曰茶陵”。茶陵在西汉初期为候国,汉高祖五年置县,隶属长沙国,当时茶陵县称为“荼陵县”。所以,茶陵县的县名除与炎帝陵有关之外,更是因茶而名。陆羽在《茶经》中明确指出茶陵是因陵谷生茶茗而得名,即“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由于炎帝神农氏在茶陵发现了茶,开创了饮茶之先河,所以茶陵种茶、制茶、饮茶的习俗自古沿袭下来,茶陵民间至今还流传采茶歌,民间的八宝茶、姜茶、豆茶、芝麻茶、萝卜茶、盐茶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饮茶成为茶陵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敬奉客人用茶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最先礼节。 受茶文化的影响,茶陵农耕文化特别发达,历史上“农勤于耕,士勤于学”之风甚炽,历代兴办书院38所,科举考试中进士者127人。   因此,我们可以说,茶陵是一个神奇古老的茶乡,一个茶祖文化发源的圣地,一个令茶人无限敬仰的地方。 茶叶生产历史光荣   茶陵以产茶著称。历史上曾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无论是茶叶的品质还是茶叶的产量均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云阳山的云雾茶、县城的六通庵茶、桃坑的花石潭茶,都享有盛名。陆羽的《茶经》记录茶叶产地时,湘茶产地首列茶陵,说明茶陵茶叶种植在中唐以前兴盛。明清时代,茶陵茶叶的发展仍处于前列,茶陵的景阳山茶成为清代名茶。但到民国时期茶叶生产急剧衰落,1934年茶叶种植面积仅60亩,总产1吨,居民饮茶多由县外运来。抗日战争胜利后,茶叶生产缓慢恢复。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除1960年至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外,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直线上升。1964年起,省属洣江茶场、县属虎踞茶场、长岭茶场和部分公社、大队茶场相继兴办,逐步建立以红碎茶为主、绿茶为辅的产品结构,注重技术培训,产销对路。1974年,茶陵被定为湖南省红碎茶生产基地县。1978年,全县有洣江茶场、长岭茶场、虎踞茶场、马江茶场、高陇茶场、秩堂茶场、下东茶场、舲舫茶场8个大型茶园,面积13237亩,总产677吨,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0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4030亩,产量达到1350吨,茶叶生产达到顶盛时期。1981年后,茶叶种植面积开始下降,至1989年,全县茶园面积减至9130亩,总产下降到777吨。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陵县茶叶生产急剧滑坡,到2007年,全县仅有茶园面积2400亩,茶叶产量320吨,产值80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茶陵茶叶生产滑坡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因素。具体来说,一是茶园布局不尽合理。不宜种茶的地方种茶多,而生态环境好、适宜茶叶生产的山区种茶少,使茶叶生产缺乏发展前景。二是茶叶精深加工滞后。大部分茶园茶叶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水平仅停留在“手揉、锅炒、晒干”层面上,精、深加工少,致使茶叶成品质量差、售价低,经济效益不好。三是人为损毁茶园。上世纪80年代受茶叶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发展柑桔等水果一阵风,盲目毁茶园建果园,直接导致茶园面积减少。四是茶叶整体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进口国家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过高,而茶陵茶叶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名优茶少,茶叶品质整体质量较差,因而茶陵茶叶生产再次受到重创,茶叶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尽管茶陵茶叶生产持续滑坡,但茶陵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发展茶叶生产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实施“优质、精品、名牌”战略,推行茶叶品改,引进了福安、福鼎大毫、桃源大叶等10余个新品种,茶叶品质不断提高。二是扶持了有机茶生产。茶陵县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现已达1200亩,加工工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因而茶陵茶叶的质量在全国仍属上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洣江三套红碎茶二号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94年,洣江云峰茶在全国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